「木心的講述:大英圖書館珍寶展」將於10月15日至2018年1月14日於木心美術館舉行。該展覽旨在紀念中國詩人、文學家和藝術家木心先生以及他對英國文學的深厚熱愛。
木心的講述:大英圖書館的珍寶
《木心的講述:大英圖書館的珍寶展》在2017年10月15日至2018年1月14日於烏鎮木心美術館展出。木心先生(1927-2011)極其讚賞英國詩歌、戲劇和小說,而此次展覽也將展出他最喜愛的四位作家的手稿,包括拜倫勳爵、查爾斯·蘭姆、奧斯卡·王爾德以及維吉尼亞·吳爾芙。本專題結合由世界各地的專家學者撰寫的評述與觀點文章,深入探索四部英國文學經典。
簡述四部英國文學經典
現代主義作家維吉尼亞·吳爾芙(Virginia Woolf)在其第四部小說《達洛維夫人》(Mrs Dalloway,1925)中,將第一次大戰後的英國中產階級設為故事的主體。她在日記中寫到,她想「寫出生存和死亡,清醒和瘋癲……想要批判社會體制,展現它運轉到最緊繃時的模樣。」木心先生一生都在閱讀維吉尼亞·吳爾芙。提及吳爾芙,他曾感慨:「年齡非常要緊的。我三四十歲,五十歲,都讀過伍爾芙,六十多歲時,看懂了。看懂她對、不對的地方」。
查看更多奧斯卡·王爾德(Oscar Wilde)的第一部大熱劇作,即是1892年上演的《溫夫人的扇子》(Lady Windermere’s Fan),這部喧鬧的喜劇刻畫上流社會的生活,劇情錯綜複雜,只有王爾德的連珠妙語才足以駕馭。故事雖異想天開,卻賞心悅目:妻子懷疑丈夫在外有染,最後發現「外遇對象」竟是自己的生母。該劇一經上演,便在倫敦西區各大劇院風靡一時。
木心先生對於王爾德的態度則有點模棱兩可: 他認為王爾德「不愧為一個智者,言論鋒利。不過,有時我想對他說:『你別說得太多了。言多必失呀。』」
查看更多拜倫勳爵(Lord Byron)所作的這首詩《愛情與黃金》(‘Love and Gold’),約創作於1812至1813年間,這是一部充滿了掩飾和矛盾的作品:明明是首情詩,卻被裝扮成一首羞答答的拒絕談論愛情的詩。這首詩使人產生了一種揣測, 原因是沒人能「準確地」辨別出詩到底是寫給誰的。在創作這首詩的時候,拜倫二十四五歲,已經有了濫交和張揚的名聲,因此這首詩所涉及到的候選情人不只一位。
木心先生曾對拜倫曾作出如此描述,「人類文化至今,最強音是拜倫:反對權威,崇尚自由,絕對個人自由。」
查看更多木心的講述
第三十五講:十八世紀英國文學
本文從十八世紀詩人談到小說家,以亞歷山大‧蒲柏(Alexander Pope)開首,同時囊括了喬納森·斯威夫特(Jonathan Swift)、 丹尼爾·笛福(Daniel Defoe)及休謨(David Hume)等這時期的著名作家及哲學家,一覽十八世紀經典。
查看更多第四十講:十九世紀英國文學(二)
從十九世紀詩人到小說家,木心在本文分享了雪萊(Shelley)、 濟慈(Keats)、 查爾斯·狄更斯(Charles Dickens)乃至夏綠蒂·勃朗特(Charlotte Brontë)等享負盛名的作家所處身的時代、生平及對其作品的看法。
查看更多第四十二講:十九世紀英國文學(四)
木心於本文續談十九世紀文學批評,介紹托馬斯·卡萊爾(Thomas Carlyle)、約翰·羅斯金(John Ruskin)及沃爾特·佩特(Walter Pater)等著名批評家,分享他對這些批評家的看法。
查看更多深度閱讀
對意識與現代性的探索:《達洛維夫人》的導讀
艾琳娜·修沃特(Elaine Showalter)講述維吉尼亞·吳爾芙如何在《達洛維夫人》中運用意識流手法潛入她筆下人物的思維,從而展現出第一次世界大戰後那個時期的文化與個人的變化。
查看更多維吉尼亞·吳爾芙的倫敦
維吉尼亞·吳爾芙愛倫敦,她的小說《達洛維夫人》那著名的開頭寫的就是克拉麗莎·達洛維(Clarissa Dalloway)在倫敦城裡漫步穿行。 大衛·布雷肖(David Bradshaw)在此試圖探究倫敦城的興奮、美麗與不公是如何影響了吳爾芙的創作。
查看更多過度關注自殺?
精神抑鬱和自殺,多已成為描述維吉尼亞·吳爾芙(Virginia Woolf)的關鍵字眼。而依本文作者林德爾·戈登(Lyndall Gordon)之見,此般描述有捨本逐末之嫌,不僅淡化了吳爾芙留給後人的瑰寶,也貶損了她作為一位極富開創性的作家、女權主義者和政治知識分子的名望。
查看更多一笑百年扇底風──《溫夫人的扇子》百年紀念
余光中教授在本文為讀者生動介紹奧斯卡·王爾德的成名劇作《溫夫人的扇子》,通過分析劇中的人物設定以及關鍵的情節發展,深入探討了這位十九世紀最著名的劇作家是如何以“反諷”與“幽默”從而對他身處的維多利亞時期上流社會的價值觀提出尖銳挑戰。
查看更多浪漫主義者
史蒂芬妮·佛沃德(Stephanie Forward)博士闡述浪漫主義的核心思想及其影響,並從華茲華斯(Wordsworth)、布萊克(Blake)、雪萊、濟慈等作家的作品中尋找浪漫主義的痕跡。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