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尔斯·布思的伦敦贫困地图
维多利亚时期的商人查尔斯·布思(Charles Booth)着手探查当时的贫困水平是否被夸大,结果却发现实际情况更为糟糕。他所绘制的《伦敦贫困地图》(London Poverty Map)显示了首都伦敦的杂居属性:贫民和富人毗邻而居,和今天的景况非常相似。布思的著作对养老金制度的建立起到了推动作用,第一批养老金在1909年1月1日发放。
谁是布思?他为何绘制这份地图?
19世纪的最初十年间,很大一部分伦敦市民生活在可怕的贫困中。维多利亚时期的城市普遍过于拥挤,肮脏且阴冷。查尔斯·布思是一位成功的商人,他认为社会改革者们夸大了伦敦的贫困水平,他们据称有四分之一的人口为贫困人家。在1886年,他决定去探明真相。作为研究的一部分,布思曾与工人阶级家庭一起生活了几个星期。结果发现贫困状况比普遍认为的更为严重:多达三分之一的伦敦居民生活在贫困之中。
他将诸多方面纳入考察范围,包括工作状况、教育程度、工资水准、济贫院(workhouse)、宗教和执法力度。他记述了他所遇到的许多快乐儿童。他写道,这是因为他们免除了富家儿童所遭受的来自成群家仆、保姆和家庭教师的管制阴影。然而,他也意识到,对于贫困家庭而言,疾病、饥饿,甚至死亡随时威胁着他们,担惊受怕也是常态。
布思的调研以《伦敦居民的生活与劳动》(Life and Labour of the People in London)为标题,分17卷出版。这幅地图被收录其中。地图用不同颜色代表伦敦各个区域不同的贫困水平,比如:深蓝色代表“非常贫穷/偶发或长期贫困”,而黑色则代表“最低阶层/危险,近乎违法”。
贫民有何选择?
几百年来,英国几乎没有针对贫困和疾病的保障体系。居民当然也没有相关权利。工业革命时代快速增长的城市人口也带来了大规模的贫困。随着整个社会要求改革的道德和政治压力逐渐增加,政府在提供保障体系方面的作用也逐渐增强。
济贫院在17世纪中期开始出现,起初被认为是有益的。然而,有些教区和雇主把它们当做廉价劳动力的来源。《谷物法》(The Corn Laws)通过维持谷物的高价格来保护土地所有者,同时对进口谷物征税,结果加剧了贫困恶况。
事态进一步恶化,直到1830年发生了斯温暴动(Swing riots)——因其神秘的挂名起义领袖斯温上尉(Captain Swing)而得名。正如城镇里的路德分子(Luddite)一样,农业工人也发现机械化和土地掠夺使他们的生计更为艰难。暴动从肯特郡向周边蔓延,成为自英国农民大起义(Peasants’ Revolt)以来规模最大的民众起义。
与此同时,用于贫困救济的费用自18世纪50年代起增长了十多倍。通过于1834年的《济贫法修正案》(The New Poor Law)设立的济贫法委员会(Poor Law Commission),以散布在各教区的联合会来运行该救济体系。但这未能解决贫困问题,仅仅制约了真正贫民的迁移。虽然一些救济款项仍有发放,但救济的重点却转移到了济贫院。
济贫院是什么样子的?
为防止游手好闲者,这套管理体系非常严厉、不近人情。体格健全的被救济者都被派去砸骨头制肥料、凿石头或者选捡麻絮。男女被分离,家庭被拆散。食物定量供给,导致男人和孩子只得去吮食他们砸碎的骨头里的骨髓来充饥。
此类虐待使得政府加强了管控。济贫法委员会于1847年被济贫法部(Poor Law Board)所取代。虽然条件得以改善,济贫院仍是个时刻存在的威胁,直到1930年才开始被取缔,即便如此,仍有不少济贫院还残存了许多年。
布思的调研取得了什么成效?
布思的调研有助于养老金的建立。养老金这一理念自从托马斯·潘恩(Thomas Paine)在1791年发表《人权论》(Rights of Man)后就一直在传播。
经过多年的宣传运作,自由党财政大臣赫伯特·阿斯奎思(Herbert Asquith)终于巧妙安排预算,从中挪出资金,得以每周向老年人免费发放养老金。在1908年他以首相的身份使得议会正式通过此议案。
第一批养老金在1909年1月1日发放(苏格兰于1月2日)。在全国劳工争取养老金委员会(NCOL)于1月3日举行的感恩崇拜会上,秘书长弗雷德里克·罗杰斯(Frederick Rogers)向布思的出色工作表示了感谢,他还说:“为年长者发放养老金,不是作为一项慈善,而是作为一种权利。”人们一直不遗余力地确保养老金不带有贫困救济的污名。超过50%的老年人在第一周领取了养老金,这一个数字持续增长。
文章翻译:侯志勇
文章内容可通过“创作共享”版权许可(Creative Commons License)使用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