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姆和杰里的《伦敦生活》
佚名作者“温和笔者”(The Gentle Author )探察了皮尔斯·伊根(Pierce Egan)所著的十九世纪畅销书《伦敦生活》(Life in London),书中通过汤姆(Tom)和杰里(Jerry)“在伦敦城区的漫游和狂欢”,向读者展示了都市高雅文化和低俗文化的独特景观。
这幅卷首插图旨在表明《伦敦生活》中所记录的生活的多样性,涵盖了从位于圆柱顶端王座之上的国王到底座上位于社会最底层的人,位于中间的是故事的三位主人公,在城中漫游的汤姆、杰里和罗杰克(Logic)。在皮尔斯·伊根笔下,他们的历险以连载的形式发表,成了当时的畅销作品,并于1820年结集成册,在十九世纪余下的时间里从未绝版,还被改编成至少五个不同版本的舞台剧,描绘了一种社会景象,验证了随后出现在查尔斯·狄更斯(Charles Dickens)的小说和亨利·梅休(Henry Mayhew)的社会评论中描述的场景。
十九世纪以前对城市贫民和伦敦东区生活的记述很少见,《伦敦生活》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描绘了这一时期都市中的富人社会和贫民群体,并对这两者进行了对比。虽然本书形式上是虚构作品,但从头至尾细节详实,足以使读者相信这是一幅真实的社会图景。
合力完成本书插图的艾萨克·理查德·克鲁克香克(Isaac Richard Cruickshank)、乔治·克鲁克香克(George Cruickshank)两兄弟和本书作者皮尔斯·伊根基本上以自己为原型塑造了三位主人公汤姆、杰里和罗杰克,并借此机会戏剧化地呈现了他们自己的荒唐事来博取大众的笑声。克鲁克香克兄弟的父亲在十八世纪九十年代是位成功的政治漫画家,两兄弟在《伦敦生活》中创作的插图使得这一家族在十九世纪再次声名显赫,也促成了乔治·克鲁克香克与狄更斯的长期合作。
杰里·霍索恩(Jerry Hawthorn)与科林蒂安·汤姆(Corinthian Tom)从乡下进城,意在寻欢作乐、追逐时尚,同时见识传统的化装舞会、展览和社交活动。不仅如此,为了“体验‘一点生活’”,他们还去参观拳击比赛、斗鸡场、监狱和酒馆,这些地方是贫民自娱自乐的场所。两人是在厌烦了上流社会之后,才产生了去往伦敦东区“体验‘一点生活’”的念头。在伦敦东区一家名为“全高”(All Max)的酒馆里,他们见到了一个形形色色的群体,或如伊根所描述的那样,“不论是谁,只要来了就会受欢迎,肤色或国籍都不是障碍……这群人确实鱼龙混杂——来自东南亚或印度的水手、黑人、海员、运煤工、清洁工、有色人种妇女、老年人、年轻人,偶尔还有几位曾经面容姣好的姑娘,所有人都在一起欢快地跳舞。”在克鲁克香克兄弟所绘的插图中,罗杰克一条腿上坐着黑人姑娘萨勒、另一条腿上坐着花哨女郎南斯,杰里正往小提琴手嘴里倒杜松子酒,汤姆在与老板娘梅斯夫人推杯换盏,所有这些都展现了一个出乎意料的轻松自在的多种族社会,在这里社会各阶级显然可以轻松相处。
《伦敦生活》与菲尔丁(Fielding)、斯摩莱特(Smollet)和斯特恩(Stern)笔下的欢闹场景类似,同时又预告了狄更斯在《匹克威克外传》(Pickwick Papers)中的一系列滑稽怪诞的场景,其中的幽默与其所处的时代生动地对话,然而两个世纪后却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十九世纪末,萨克雷(Thackeray)对这部作品仍恋恋不舍,但同时也承认这喜剧已经过时,“至于这本书的文学内容,它们已经干净彻底地过气了……”,他写道。同时他留存着对克鲁克香克兄弟所绘的插图的热爱(下面您会看到),并宣称,“但是那些画!啊!那些画高贵依旧!”
文章翻译: 侯志勇
文章内容可通过“创作共享”版权许可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使用传播
撰稿人: “温和笔者”(The Gentle Author)
在2009年的8月,佚名作者“温和笔者”(The Gentle Author)开启了博客网站“斯皮塔佛的生活”(Spitalfields Life)。这个计划旨在一天发表一个故事,并持续二十七年零四个月最终创作一万个故事,主要是讲述了伦敦东区的文化和生活。这个项目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吸引了广大的读者群,而这个博客已经被出版为一系列畅销书,包括《斯皮塔佛生活》(Spitalfields Life)和《温和笔者的伦敦合集》(The Gentle Author’s London Alb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