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易斯·卡罗尔的《爱丽丝漫游奇境记》
出版日期: 1865 类型: 儿童文学
《爱丽丝漫游奇境记》(Alice’s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是英国文学中最著名、最经久不衰的儿童故事之一,讲述一个名叫爱丽丝的女孩追着一只揣着怀表的白兔子掉进兔子洞,闯进一个全都不对劲的世界:动物会说话,逻辑全部乱套,语言自相矛盾,这一切都使得荒诞的事物比理性要正常得多。
现实中的爱丽丝
《爱丽丝漫游奇境记》的前身是查尔斯·道奇森(Charles Dodgson)——也就是刘易斯·卡罗尔(Lewis Carroll)——在1862年的某个夏日给爱丽丝·利德尔(Alice Liddell)和她的姐妹讲的故事。那天,他们在湖上荡舟,为了娱乐小姐妹,卡罗尔便讲起爱丽丝穿过兔子洞进入魔法世界的历险奇遇。十岁大的爱丽丝听得着了迷,缠着他要他写下来。他一直忙到1863年2月才写完全文,为了方便年幼的爱丽丝阅读,还煞费苦心地写成简单明了的“手写印刷体”(manuscript print)。她的姐妹也在睡鼠讲的故事中登场:爱丝(Elsie)、丽丝(Lacie)和爱丽(Tillie)这三个名字,源自爱丽丝的三姐妹的名字。
在1864年11月26日,这份用乌贼墨色墨水写成、含三十七幅钢笔画(还有一幅彩色封面画)的手稿被送到爱丽丝手里,作为提早的圣诞礼物。道奇森不擅绘画,也许觉得画得不好,于是在一张爱丽丝的插画上贴了一张她的照片。直到1977年照片被揭下,底下的插画才重见天日。现在,这张照片被附在折纸上,好让读者看到底下的插画。这份手稿是大英图书馆的珍藏之一。

















来自查尔斯·道奇森日记中的一页,其中包含一段有关爱丽丝故事的起源的记述。这段记述加在了1862年7月4日的日记的另一侧,这天的日记记录了道奇森与利德尔三姐妹湖上荡舟的经历。

来自查尔斯·道奇森日记中的一页,其中包含一段有关爱丽丝故事的起源的记述。这段记述加在了1862年7月4日的日记的另一侧,这天的日记记录了道奇森与利德尔三姐妹湖上荡舟的经历。
选自《爱丽丝漫游奇遇记》第一章回。朗读者:大卫·霍罗威茨、乔·怀亚特及全体人员。音频由 Naxos Audiobooks 提供。
从地下冒险到漫游奇境
受到伙伴的鼓励,道奇森发表这份手稿,并对故事稍作改动,去掉一些为逗利德尔姐妹开心而间插暗藏的家族琐事,并另添了两个章节。这两章里有很多读者最熟知的奇境角色——红心王后、柴郡猫、疯帽子和三月兔。他还决定用过去发表文学(而非数学)作品时的笔名刘易斯·卡罗尔来出版此作。这个著名的笔名是道奇森自己设计的:“Carroll”即“卡罗尔”,源自“Charles”的拉丁文拼写“Carolus”;“Lewis”即“刘易斯”,来自母亲婚前姓“Lutwidge”的德文拼写“Ludwig”。
虽然道奇森亲手给《爱丽丝地下冒险》配了画,但他对自己的插画并不满意,于是决定请一位专业画师重画。他请到了当时因给《笨拙》(Punch)杂志画讽刺漫画而最为出名的画家约翰·坦尼尔(John Tenniel)爵士。坦尼尔为《爱丽丝》创作了四十二幅插画,比道奇森自己手稿里的还要多五张。尽管世人对道奇森和坦尼尔的合作关系(是否融洽)颇多议论,但两人的合作还是促成了最长盛不衰的儿童经典之一。坦尼尔的插画对此书的经典地位贡献良多。自1907年版权到期以来,共有一百五十多位画家在各种版本里给爱丽丝的故事配图,可他们都没有坦尼尔的插画来得出名。

右边:原始手稿中的爱丽丝插图
左边:坦尼尔的插图

原始手稿中的爱丽丝插图

摘自《幼年爱丽丝》(The Nursery Alice),包含了二十张扩版彩图,来自坦尼尔为《爱丽丝漫游奇境记》所绘的插画,配有刘易斯·卡罗尔为小读者特别改写的文字。
刘易斯·卡罗尔著《爱丽丝漫游奇境记》(Alice’s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1865)及续篇《爱丽丝镜中奇遇记》(Through the Looking Glass, and What Alice Found There,1871)是维多利亚时期儿童文学的巅峰之作,出版后均立即广为流传、大获成功。道奇森去世时,《爱丽丝漫游奇境记》已卖出八万六千本,《爱丽丝镜中奇遇记》卖出六万一千本。此后,两书不断再版,已翻译成七十多种语言。
《爱丽丝漫游奇境记》标志着儿童文学真正的转变。比起当时的其他同类作品,它更离奇有趣,说教和伦理内容也少得多。虽然道奇森时而表示懊恼,表示并不消受此书的盛行和给他带来的知名度,但他仍亲自删改出一个颇为流行的新版本,即《幼年爱丽丝》(The Nursery Alice)。这个始于1890年的版本针对五岁以下幼儿,也体现出儿童文学市场不断扩张的趋势。

摘自《幼年爱丽丝》(The Nursery Alice),包含了二十张扩版彩图,来自坦尼尔为《爱丽丝漫游奇境记》所绘的插画,配有刘易斯·卡罗尔为小读者特别改写的文字。

摘自《幼年爱丽丝》(The Nursery Alice),包含了二十张扩版彩图,来自坦尼尔为《爱丽丝漫游奇境记》所绘的插画,配有刘易斯·卡罗尔为小读者特别改写的文字。

摘自《幼年爱丽丝》(The Nursery Alice),包含了二十张扩版彩图,来自坦尼尔为《爱丽丝漫游奇境记》所绘的插画,配有刘易斯·卡罗尔为小读者特别改写的文字。

摘自《幼年爱丽丝》(The Nursery Alice),包含了二十张扩版彩图,来自坦尼尔为《爱丽丝漫游奇境记》所绘的插画,配有刘易斯·卡罗尔为小读者特别改写的文字。

摘自《幼年爱丽丝》(The Nursery Alice),包含了二十张扩版彩图,来自坦尼尔为《爱丽丝漫游奇境记》所绘的插画,配有刘易斯·卡罗尔为小读者特别改写的文字。
手稿的故事
这份手稿最初由爱丽丝·利德尔保存,直到1928年,为支付丈夫去世的遗产税,她被迫出让手稿,在苏富比拍卖行被美国藏家罗森巴赫博士(Dr Rosenbach)以一万五千英镑的价格拍下,博士返回美国后,又把手稿卖给埃尔德里奇·约翰逊(Eldridge Johnson)。1948年,约翰逊去世后,手稿再一次被拍卖,但这一次却被一群富有的美国慈善家给买了下来,并将手稿赠予英国人民(以及大英博物馆),以感谢他们在二战中击退纳粹党的英勇事迹。
卡罗尔的其他作品
刘易斯·卡罗尔后来还发表其他作品,有1869年的《魔幻提灯秀和其他诗篇》(Phantasmagoria and Other Poems),1876年的《猎鲨记》(The Hunting of the Snark),以及1889年的《西尔薇与布鲁诺》(Sylvie and Bruno)。卡罗尔这个名字,兴许沾爱丽丝的光,在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得了名气;但查尔斯·道奇森的一生,从学生时代直到去世,一直都是数学讲师。1851年,他搬进牛津基督教堂学院。1855年,他成为学士研究员(要求保持独身)并担任数学讲师,住进学院的高塔,一住就是一辈子。
在《逻辑游戏》(The Game of Logic)中,卡罗尔用了一种流行的方法(所以才用笔名)来教数学。尽管名为“游戏”,它实际上是指创造性的脑力游戏而非竞赛。这些游戏要求游戏玩家把棋子放到棋盘上,标出具有某种特征(好吃、不好吃、新鲜、不新鲜)的蛋糕,以达到传授逻辑学基础的目的。这种逻辑陈述的空间表达,类似约翰·维恩(John Venn)在1880年发明的维恩图。如维多利亚时期儿童文学中常见的那样,其学习目的是严肃的。但说明式的文字就轻松多了,满是卡罗尔式幽默多彩的碎碎念和不加掩饰的荒诞——比方说,在介绍部分特别强调“游戏”需要至少一名玩家。
道奇森收到的信函“多得得用独轮车来装”,从近三十岁开始到去世,他一直记录书信往来,总共往来信函的数量超过九万八千封。有很多信谈的是宗教和政治问题,也有很多满纸荒唐。他精于艺术照拍摄,拍过很多角色扮演式儿童照,也给友人拍过,包括丹蒂·加布里埃尔·罗赛蒂(Dante Gabriel Rossetti)、霍尔曼·亨特(Holman Hunt)和艾尔弗雷德·丁尼生男爵。他死于肺炎,享年65岁。
相关文章


《爱丽丝漫游奇境记》中的拟人法
刘易斯·卡罗尔的《爱丽丝漫游奇境记》中满是动物:咧嘴笑的猫、话痨的兔子、巨大的毛毛虫等等。马丁·迪布瓦博士探讨这部小说所使用的拟人法和荒诞的概念,发掘其背后的文学传统以及给后世的文学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