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奥武甫》
出版日期: 11世纪 文学时期: 盎格鲁-撒克逊 类型: 英雄式史诗
《贝奥武甫》(Beowulf)是英语世界现存最古老的文学篇章之一,也是篇幅最长的古英语史诗,共有三千多行。所谓古英语,是指1066年诺曼人征服英格兰以前的盎格鲁-撒克逊人所使用的语言。《贝奥武甫》讲述史诗主人公贝奥武甫的壮举,以及他如何勇敢对抗怪物葛婪代(Grendel)、前来复仇的葛婪代母亲还有守护着成堆珍宝的巨龙的故事。大英图书馆藏有该史诗唯一已知的中世纪手稿。
一个关于正与邪的故事
《贝奥武甫》是一个正义最终战胜邪恶的经典传说,脉络清晰,共分三幕。史诗的开篇场景在丹麦,这个王国因葛婪代的威胁而惶惶不安。高特王子贝奥武甫听闻邻邦有难,率一众武士渡海前来助阵。贝奥武甫赤手空拳与葛婪代搏斗,扯下它的一条胳膊,使它受致命伤而死。丹麦人为此欢欣鼓舞,但葛婪代之母怀着怨恨前来复仇,在大殿中发动一场残暴的攻击。贝奥武甫冲进怪物栖身的水底巢穴,经过一场惊天动地的激战,手刃其母。王国再次举办一场欢欣的庆典,贝奥武甫最后也获得很多珍宝馈赠。终幕在五十年后,老年贝奥武甫已是高特国王,一条守护珍宝如山的巨龙在肆虐他的国土。贝奥武甫闯入龙穴,并把巨龙斩首,但自己也受致命伤。全诗以国王的葬礼和逝去英雄的挽歌收尾。
《贝奥武甫》写于何时?
无人知晓这首诗究竟创作于何时。《贝奥武甫》的舞台是六世纪斯堪的纳维亚的异教世界,但同时也含有基督教传统元素。这首诗肯定经过了一代代的口耳相传,也被每一代的吟游诗人改动,直到现存的稿本在盎格鲁-萨克逊时期的英格兰某处诞生。
《贝奥武甫》通过一份独一无二的中世纪手稿留存下来,该手稿现存于大英图书馆。由于未标年月,手稿的年代要通过分析手稿抄写员的字迹才得以知晓。有学者认为手稿于十世纪末写成,也有学者认为是十一世纪早期,也许是1016至1035年间——即英格兰统治者克努特一世(King Cnut)的在位时期。
手稿的故事
《贝奥武甫》的第一位有据可考的主人,即是古英语研究的先驱劳伦斯·诺埃尔(Laurence Nowell,约1570年卒),第一页的页头有他的签名;后来,著名收藏家罗伯特·科顿爵士(Sir Robert Cotton,1631年卒)获得此珍贵手稿,并传给了他的孙子约翰·科顿爵士(Sir John Cotton,1702年卒),他而后将手稿捐给国家。大英博物馆于1753年成立,科顿图书馆为其奠基馆藏的重要组成部分。大英图书馆在历史上一直隶属于大英博物馆,直到1973年才正式独立,随后,科顿图书馆馆藏也并入大英图书馆。
十八世纪,为了妥善保存,该手稿被送至威斯敏斯特的阿什伯纳姆别墅(Ashburnham House)。1731年10月23日晚,别墅发生火灾,大量手稿受损,有些被烧得一干二净,幸好《贝奥武甫》基本无恙,可是在后来的岁月中因处置不当大受折损,页面外围的文字也逐渐脱落。1845年,这份手稿被贴上裱纸保存后,已是弱不禁风,连碰一碰都必须万分小心。
除了《贝奥武甫》,手稿中还包括了一些圣奥古斯丁的著述、《圣克里斯多福布道文》(‘The Homily on St Christopher’)(现存版本并不完整)、一首名为《朱迪思》(‘Judith’)的诗作、《亚历山大致亚里斯多德的信》(‘Letter of Alexander to Aristotle’)以及《东方神奇》(‘The Marvels of the East’)及一些其他作品。
《贝奥武甫》的遗产
虽然是属于盎格鲁-撒克逊时期的创作,《贝奥武甫》依然让现代人沉迷,并催生出各种电影、戏剧、歌剧、绘本和电脑游戏。其中比较著名的有改编自迈克尔·克赖顿(Michael Crichton,2008年卒)的小说《食尸者》(Eaters of the Dead)的《终极奇兵》(The 13th Warrior,1999)、冰岛和加拿大联合制作的《贝奥武甫与葛婪代》(Beowulf & Grendel,2005),以及由雷·温斯顿 、安东尼·霍普金斯和安吉丽娜·朱莉联袂出演的电影《贝奥武甫》(Beowulf,2007)。
《贝奥武甫》也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包括现代英语、荷兰语、法语、德语、希腊语、匈牙利语、意大利语、日语、俄语和泰卢固语(属于印度达罗毗荼语系)。其中最著名的现代译本,可能出自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谢默斯·希尼(Seamus Heaney)之手。此译本荣获1999年的惠特布雷德图书奖。(译注:现更名科斯塔图书奖)。此外还有由迈克尔·莫珀戈(Michael Morpurgo)翻译及迈克尔·福尔曼(Michael Foreman)绘图,并于2006年出版的儿童图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