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求新聲於異邦」——英國兒童文學在中國的翻譯

本文簡要梳理自清末以來英國兒童文學在中國的百年翻譯歷史中的重大事件和重要現象,以期認識英國兒童文學在中國兒童文學產生和發展過程中發生的影響。

清朝末年的戊申年(1908年)11月,發生了一件對中國兒童至關重要的歷史事件,那就是商務印書館開始出版由孫毓修編譯、編撰的《童話》叢書。《童話》叢書的出版,標誌著中國兒童文學的出版拉開了大幕。
《童話》叢書的出版自1908至1923年9月,歷時十五年,共出版了三集計102種作品。與英國被稱為兒童圖書出版的開創者紐伯利的兒童圖書的出版一樣,商務印書館出版的《童話》叢書不僅作為商業經營是成功的,同時也產生重要的社會影響。舉凡在中國兒童文學創設的初期發揮過重要作用的人物,周作人、茅盾、鄭振鐸、冰心、趙景深等人都受到過它的影響。比如,1910年,十歲的冰心就接觸到了《童話》叢書,並曾經將《大拇指》的故事講給自己的弟弟們聽。匯集102種作品的《童話》叢書憑哪些作品給人留以印象和影響呢? 1920年代的文學評論家張若谷的話頗有啟發——「我在孩童時代唯一的恩物與好伴侶,最使我感到深刻印象的,是孫毓修編的《大拇指》,《玻璃鞋》, 《紅帽兒》,《小人國》……等。」和張若谷一樣,後來的文化名人們談起《童話》叢書,不離嘴邊的這些外國兒童文學作品。

英國兒童文學與中國兒童文學的發生

中國對英國兒童文學作品的翻譯始於清末民初。如果說,1909年,周作人譯王爾德的《安樂王子》(即《快樂王子》),尚缺乏兒童文學意識(以文言翻譯,收入《域外小說集》),那麼,《童話》叢書中編譯的民間童話《大拇指》、第福的《絕島漂流》(即笛福的《魯濱遜飄流記》)《小人國》《大人國》(斯威夫特的《格列佛遊記》之節選)等作品則是專門面向兒童讀者的。
行文至此,英國兒童文學就該登場了。編譯要有原本,《童話》叢書的原本就來自英國。趙景深曾指出過,故事讀本的來源凡三種:「1、Chamber’s Narrative Readers(《室內故事讀本》);2、The “AL” Bright Story Readers(《快樂的故事讀本》);3、Books for the Bairns(《小孩書》)」。 (作者註:“Chamber’s Narrative Readers”其實應翻譯成「錢伯斯故事讀本」。)在大英圖書館可以查到這些原本的書目,在牛津大學圖書館可以看到部分原本,這三種兒童文學出版物,在英國出版時間久、影響大。這就證實了為中國兒童文學的出場來接幕的《童話》叢書,的確是以英國出版的兒童文學(不都是英國的兒童文學作品)為重要資源的。

兒童文學是人類在從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轉型的過程中創造出的一種現代文學。英國是引領現代性的國家,再加上勃蘭兌斯所說的,英國人的兒童心性是無與倫比的,因此,英國成為兒童文學的發源地,在相當長的一段歷史時期裡,引領了世界兒童文學的潮流。所以,給中國兒童文學的發生期帶來直接而重大影響的是英國出版的兒童文學,這並不是一件偶然的、孤立的事情。事實上,自1908年至今的百年中國兒童文學,一直從英國汲取著兒童文學的優質資源。
周作人對中國的「兒童文學」這一觀念的發生具有開山之功。他用於闡釋「童話」的理論方法,就是取自英國學者安德魯·朗格的人類學派的神話研究。周作人說,對他影響最多的是安德魯·朗格的《習俗與神話》、《神話儀式與宗教》這兩部書,「因為我由此知道神話的正當解釋,傳說與童話的研究,也於是有了門路」。周氏的作為中國兒童文學理論的濫觴之作的《童話研究》(1912)、《童話略論》(1913)、《古童話釋義》(1913)就是運用朗格學說闡釋童話的成果。安德魯·朗格還是兒童文學的編撰家,他自1889年起,歷時十八年,為兒童陸續編輯、刊行以十二種顏色命名的十二部《朗格童話》(又稱《彩色童話集》 ),自問世以來,歷久不衰,備受世界各國兒童們的喜愛。周作人很早就關注到朗格編輯出版的《彩色童話集》,並在文章中加以介紹。
郭沫若的《兒童文學之管見》也是兒童文學理論發生期的重要文章。在文中,郭沫若引用威廉·華茲華斯(William Wordsworth)的《童年回憶中不朽性之暗示》一詩中的詩句,然後很有見地說:「這種天光,這種夢境是兒童世界的衣裳,也正是兒童文學的衣裳。」可見,作為主張浪漫主義的創造社的主將,郭沫若在建構「兒童文學」觀念時,受到了英國浪漫派詩人華茲華斯的深刻影響。

民國時期的英國兒童文學翻譯

1949年之前的民國時期的英國兒童文學翻譯的一個重要特徵是選書有很高的眼光。
1913年,吉卜林《原來如此》(Just So Stories被選了三篇故事,以《新小兒語》為​​書名,在上海的美華書館出版(譯者佚名),1930年,全本的《原來如此的故事》由張友松譯出,書名為《如此如此》。 1922年,趙元任翻譯的卡羅《愛麗絲夢遊仙境》(Alice’s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由商務印書館輯出版。 1922年,穆木天選譯​​《王爾德童話》;1948年,巴金譯《快樂王子集》。 1928年,謝頌羔譯羅斯金的《金河王》。 1929年,梁實秋譯巴利的《潘彼得》(即《彼得潘》)1930年,顧均正譯薩克雷的《玫瑰與指環》。 1931年,王清溪譯金斯萊的《水孩》(即《水孩子》)。洛夫廷的《杜立特醫生的故事》,1931年,蔣學楷譯為《陶立德博士》,1949年,陳伯吹譯為《獸醫歷險記》出版。 1933年,趙景深譯史蒂文森的《兒童的詩園》(即《一個孩子的詩園》)。 1936年,朱琪英和尤炳圻分別翻譯肯尼斯·格雷厄姆(Kenneth Grahame)的《柳林風聲》(The Wind in the Willows

上述作品除史蒂文森的《一個孩子的詩園》,均為幻想兒童文學作品。了解幻想兒童文學發展的歷史的人就知道,這些作品不僅是英國,也是世界幻想兒童文學的經典作品。在民國期間,《愛麗絲夢遊仙境》和《水孩子》至少有五種譯本,《彼得潘》至少有四個譯本,《玫瑰與指環》和《王爾德童話》至少有三個譯本。這說明,中國的英國兒童文學翻譯領域已經顯現出經典效應。
民國時期的英國兒童文學的介紹還有一個特徵,就是名家譯名作、名家評名作。比如,趙元任、趙景深、梁實秋、穆木天、顧均正、陳伯吹、張友松等譯者在當時,特別是在後來,都分別是學術界、文學界、翻譯界的名家。而周作人、趙元任、梁實秋、葉公超等名家曾以不同的形式,分別對《愛麗絲夢遊仙境》、《柳林風聲》、《彼得潘》這些經典作品發表過評論。在英國兒童文學翻譯、評論上匯集名家的盛況,在對其他國家的兒童文學翻譯上以及在此後的時代都沒有再出現過。
對英國兒童文學的關注,也發生在兒童文學創作領域。《愛麗絲夢遊仙境》翻譯出版之後,對兒童文學創作發生了直接的影響。沈從文讀了這本書很受觸動,他說,「我想寫一點類乎《阿麗思漫遊奇境記》的東西,給我的小妹看」,於是,在沈從文筆下,中國第一部長篇童話《愛麗絲中國遊記》(1928年)誕生了。 1932年,陳伯吹創作長篇童話《阿麗思小姐》,採用與沈從文一樣的寫法,將阿麗思請到了中國。 《愛麗絲夢遊仙境》之上發生的這種兒童文學翻譯對創作的直接影響,在中國兒童文學翻譯史上可謂絕無僅有。

近四十年間的英國兒童文學翻譯

1949年以後的二十年間,中國人民共和國的兒童文學譯介偏向蘇聯兒童文學,而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實行市場經濟的1990年代中期以來,歐美兒童文學又成為翻譯、引進的重點。
從整體上看,近四十年間對英國兒童文學的翻譯介紹,更具有國際性視野,呈現為系列化、系統化和跟踪性這樣幾個特點。在中國的翻譯筆下,英國維多利亞時代的兒童文學版圖不斷被擴大:羅伯特·史蒂文森的《金銀島》、亨利·哈格德的《所羅門王的寶藏》、弗雷德里克·馬里亞特的《新森林的孩子們》以及托馬斯·休斯的的《湯姆布朗的求學時代》這些維多利亞時代的名著,都被送到了中國兒童讀者的手中。
英國二十世紀前六十年裡的最著名的兒童文學作家,內斯比特、米爾恩、羅夫汀、特拉弗斯、托爾金、C·S·劉易斯、瑪麗·諾頓、瓊·艾肯、艾倫·加納等人的作品都陸續被翻譯進來,其中不乏《彼得兔》(波特)、《杜立特醫生》(羅夫汀)、《瑪麗·波平斯阿姨》(特拉弗斯)、《納尼亞傳奇》(C·S·劉易斯)等系列作品。
通過翻譯,1970年代以來的異彩紛呈的英國兒童文學可謂是目不暇接地進入了中國兒童讀者的視野。杰奎琳·威爾遜的《手提箱孩子》、《1 + 1 = 0》、《壞女孩》、《非常媽媽》等作品,溫尼·瓊斯的《哈爾的移動城堡》,蘇珊·庫珀的《灰國王》、《黑暗在蔓延》,迪克·金-史密斯的十幾部動物小說都及時地被中國讀者所了解。這一時期被翻譯的作家中,影響最大的是羅爾德·達爾和J·K·羅琳。羅爾德·達爾的《女巫》、《查理和巧克力工廠》、《瑪蒂爾達》等作品,不僅深受中國孩子們的喜愛,而且也是當代英國兒童文學作品中最得中國評論家們青睞的作品。在藝術價值評判這方面,達爾的作品超過了更有知名度的J·K·羅琳的《哈利波特》。羅琳的《哈利·波特》系列在中國是被跟踪著新作而翻譯出版的,該系列產生了久遠的的轟動性影響,這種影響也深入到了青少年的精神世界之中。
近十來年間,在翻譯西方圖畫書的熱潮中,英國的圖畫書同樣成了引進的寶貴資源。波特的《彼得兔》系列被完整翻譯出版,作為世界圖畫書的早期作品,擁有很高的知名度。昆汀·布萊克和他的《光腳丫先生》等作品、約翰·伯林罕和他的《遲到大王》等作品、安東尼·布朗和他的《大猩猩》等作品,在中國都確立了經典圖畫書作家、經典圖畫書作品的地位。
「別求新聲於異邦」(魯迅語)。回顧百年曆史,如果沒有英國兒童文學的翻譯,中國的兒童文學的發生與發展會是什麼樣子,這是無法假設的,但可以肯定地是,英國兒童文學的翻譯引進,給中國兒童文學從理念到創作都帶來了具體而深刻的影響,而最重要的是,大量經典、優秀的英國兒童文學的翻譯,給中國孩子的童年閱讀,帶來了深切而豐富的感受。我們可以期待,所有這些英國兒童文學的已經翻譯的作品,還有今後不斷增添的新的翻譯作品,還將給一代一代的中國兒童帶來童年的閱讀快樂。

文章內容可通過「共享创意」版權許可(Creative Commons License)傳播使用

撰稿人: 朱自強

學者、翻譯家、作家。中國海洋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所長、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兒童文學研究會副會長。主要學術領域為兒童文學、語文教育研究。出版《朱自強學術文集》(10卷),著有個人學術著作十餘種,代表作有《兒童文學的本質》、《中國兒童文學與現代化進程》、《兒童文學概論》、《小學語文兒童文學教學法》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