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世界中五位偉大作家的創作原稿將於2018年3月首度在上海展出。 “文苑英華——來自大英圖書館的珍寶”將呈現夏綠蒂·勃朗特、D·H·勞倫斯、珀西·比希·雪萊、T·S·艾略特和查爾斯·狄更斯的草稿、信件和原稿,這些作家們的手稿將與其中文翻譯、改編以及相關評論並呈展出。
文苑英華:來自大英圖書館的珍寶
「文苑英華——來自大英圖書館的珍寶」在2018年3月15日至4月15日於上海圖書館與讀者觀眾見面,展出英語世界中五位偉大作家的創作原稿——夏綠蒂·勃朗特、D·H·勞倫斯、珀西·比希·雪萊、T·S·艾略特和查爾斯·狄更斯的草稿、信件和原稿,以及其中文翻譯、改編和相關評論。
探索五位文學巨匠的經典著作
夏綠蒂·勃朗特(Charlotte Brontë)1847年出版的小說《簡·愛》(Jane Eyre)奠定了其作為維多利亞時代偉大小說家的地位。小說講述一名女孤兒成長為家庭女教師,克服種種艱難險阻,與她所愛的僱主羅徹斯特終成眷屬的故事。當時的女子缺乏經濟實力和社會關係,無法讓社會聽到她們的呼聲,而這部小說則以澎湃的激情發出爭取女權的呐喊,並遭到部分評論家譴責,稱簡的叛逆是「反基督」的、不符合其下層身份的。《簡·愛》出版後一直被視為愛情故事的典範、女權宣言中的華章,以及維多利亞時期哥特式小說的經典範例。
查看更多浪漫主義者認為想像力具有療癒的力量,可使人們超脫日常的生活環境和焦慮所帶來的局限。而珀西·比希·雪萊(Percy Bysshe Shelly)創作於1820年的詩篇《致雲雀》(‘To a Skylark’)則重點突出了浪漫主義者的此種觀點。
查看更多《匹克威克外傳》(The Pickwick Papers)是查爾斯·狄更斯(Charles Dickens)創作的系列故事集,故事的主人公是塞繆爾·匹克威克建立的一個虛構團體。這部故事集意在「記錄漫遊、奇遇、旅行與歷險的過程」。
查看更多1913年至1915年間,當大衛·赫伯特·勞倫斯(D H Lawrence)創作《虹》(The Rainbow)時,他已因自傳小說《兒子與情人》(Sons and Lovers)成為著名的青年作家。然而,《虹》偏離了其早期作品的現實主義風格:它著重探索了潛意識以及三代人身上重複出現的經歷,與喬伊斯和吳爾芙(Virginia Woolf)的作品一樣,這本書屬於現代主義時期最具有開創性的作品之一。然而,該書卻因涉及淫穢內容而被禁止出版,勞倫斯對它寄予的期望也因此破滅,直到幾年後這本書才得以廣為流傳,而勞倫斯那時已經離開這個把他和他的作品拒之門外的祖國。
查看更多美國現代主義詩人托馬斯·斯特恩斯·艾略特(T S Eliot)的《擅長裝扮的老貓經》(Old Possum’s Book of Practical Cats)是一本俏皮詩集,其中收錄的詩歌作品多受愛德華·利爾(Edward Lear)的荒誕詩以及童謠和流行歌謠的影響。
查看更多《荒原》(The Waste Land)被譽為二十世紀最有影響力的現代主義詩歌。通過五個段落——〈死者葬禮〉、〈對弈〉、〈火誡〉、〈水里的死亡〉和〈雷霆的話——艾略特向讀者展示了一幅當代世界及其歷史的荒涼風景畫。用他的話說,「最重要的人物是長著皺褶的乳房的年老男子」,即忒瑞西阿斯,希臘神話中一位雌雄同體的盲人,卻能看見未來。《荒原》首次發表於1922年10月出版的英國文學雜誌《標準》(Criterion),一個月後又刊登於美國《日晷》雜誌(Dial)。成書由美國伯尼·利弗萊特出版社(Boni and Liverlight)於1922年首次出版,1923年由維吉尼亞·吳爾芙和丈夫倫納德共同經營的霍加斯出版社(Hogarth Press)出版。
查看更多深度解讀
《匹克威克外傳》與查爾斯·狄更斯的出道
《匹克威克外傳》是十九世紀最受歡迎的英國小說,同時它也是一部成就了狄更斯的滑稽傑作。然而,在剛面市的最初二十個月裏,這部作品似乎不像是後來會受一代又一代讀者追捧的大部頭小說。
查看更多《荒原》之聲:音、律、樂
《荒原》中充斥著聲音和音樂,上迄古印度教和佛教經文,下至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的流行歌曲。凱瑟琳·穆林(Katherine Mullin)將帶您聆聽T·S·艾略特詩歌中的聲音。
查看更多《荒原》中的文學經典
T·S·艾略特的《荒原》中,多處提及其他文學作品,其中最重要的,莫過於莎士比亞(William Shakespeare)、但丁(Dante)、詹姆斯·喬伊斯(James Joyce)和威廉·布萊克(William Blake)的作品。本文中,謝默斯·佩里(Seamus Perry)將帶您探尋這些作品
查看更多英國文學在中國
歡樂、希望和愛情的天籟之音:雪萊在中國的翻譯和接受
即使是在最冷酷黑暗的時刻,詩人珀西·比希·雪萊「如果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那樣激昂的詩句帶給不止一代的中國人多少希望的歡悅。一百多年來,包括《西風頌》、《致雲雀》、《雲》等雪萊的名詩,很多中國人都耳熟能詳,其中不乏能用譯文或英文背誦下來的讀者。長篇作品的《阿多尼》、《伊斯蘭的反叛》 、《解放了的普羅米修斯》和《欽契》 也受到許多讀者的青睞和學者的關注。雪萊的地位也許遠不及莎士比亞、托爾斯泰或但丁那樣崇高偉岸,但他一定是二十世紀上半葉在中國最具偶像效應且最知名的西方詩人。本文講述自1902年起,詩人雪萊的經典文學作品在中國的譯介歷史,及其被中國讀者閱讀、研究的故事。
查看更多「自然」與「城市」:張愛玲與勞倫斯的創作姻緣
自二十世紀三十年代起,D·H·勞倫斯就被譯介到中國,其作品的驚世駭俗,在社會上引起廣泛影響。勞倫斯是張愛玲喜讀的作家之一,兩者的創作無疑存在一定的關聯。本文主要探討張愛玲與勞倫斯創作中對心理分析技巧及多種意象的運用,並分析張愛玲在對勞倫斯作品的接受中是如何以敏慧的藝術感受,在創作中進行融合與轉化。
查看更多從泰晤士河奔流到黃河:英國文學在中國的譯介
西方文學最早是由傳教士帶入中國的。 1853年,英國基督教作家約翰·班揚的著作《天路歷程》被首次翻譯成文言文,譯者為蘇格蘭長老會的傳教士賓惠廉。二十年後,第一部中國人自己翻譯的英國文學——由蠡勺居士翻譯的《昕夕閒談》發表於文學期刊《瀛寰瑣記》,標誌著英國文學漢譯的開端。隨後,懷著借英國文學譯介以促進思想革命、推翻舊制度的雄心壯志,嚴復、林紓、魏易、梁啟超、魯迅等晚清民初知識分子紛紛選擇譯介西方文學、發表研究英國文學的評註,英國文學譯本如雨後春筍般湧現
查看更多勃朗特姐妹在中國的譯介和接納
勃朗特姐妹作品最早的中譯本是《重光記》,儘管它只節選並翻譯了名著《簡·愛》的一部分。它由周瘦鵑於1925年譯成,收錄於上海大東書局出版的周氏翻譯小說集《心弦》中。此後,簡·愛的故事被翻譯為多個版本,譬如同於1935年問世的伍光建所譯《孤女飄零記》和連載於《世界文庫》的李霽野譯《簡愛自傳》。就此類愛情故事的譯介是否能起到救國救民、文化啟蒙作用的爭議聲一直不斷,儘管如此,許多勃朗特姐妹的作品,譬如艾米莉·勃朗特的著作《呼嘯山莊》依然受到了中國翻譯家們的青睞,多部著名譯本皆誕生於在二十世紀上半葉的中國。經歷近百年風雨的歷驗,如今勃朗特的小說已成為一種文化標誌,並被多次改編、解讀、注入中國讀者的血液,融入中國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