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路易斯·卡羅的《愛麗絲夢遊仙境》
出版日期: 1865 类型: 兒童文學
《愛麗絲夢遊仙境》(Alice’s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1865)是英國文學中最著名、最經久不衰的兒童故事之一,講述一個名叫愛麗絲的女孩追著一隻揣著懷錶的白兔子掉進兔子洞,闖進一個全都不對勁的世界:動物會說話,邏輯全部亂套,語言自相矛盾,這一切都使得荒誕的事物比理性要正常得多。
現實中的愛麗絲
《愛麗絲夢遊仙境》的前身是查爾斯·道奇森(Charles Dodgson)——也就是路易斯·卡羅(Lewis Carroll)——在1862年的某個夏日給愛麗絲·利德爾(Alice Liddell)和她的姐妹講的故事。那天,他們在湖上泛舟,為了娛樂小姐妹,卡羅便講起愛麗絲穿過兔子洞進入魔法世界的歷險奇遇。十歲的愛麗絲聽得著了迷,纏著他並要他寫下來。他一直忙到1863年2月才寫完全文,為了方便年幼的愛麗絲閱讀,還費煞苦心地寫成簡單明瞭的「手寫印刷體」(manuscript print)。她的姐妹也在睡鼠所講的故事中登場:愛絲(Elsie)、麗絲(Lacie)和愛麗(Tillie)這三個名字,源自愛麗絲這三姐妹的名字。
在1864年11月26日,這份用墨魚色墨水寫成、含37幅鋼筆畫(還有一幅彩色封面畫)的手稿被送到愛麗絲手裡,作為提早的聖誕禮物。道奇森不擅繪畫,也許覺得畫得不好,於是在一張愛麗絲的插畫上貼了一張她的照片。直到1977年照片被揭下,底下的插畫才重見天日。現在,這張照片被附在摺紙上,好讓讀者看到底下的插畫。這份手稿是大英圖書館的珍藏之一。


















來自查爾斯·道奇森日記中的一頁,其中包含一段有關愛麗絲故事的起源的記述。這段記述加在了1862年7月4日的日記的另一側,這天的日記記錄了道奇森與利德爾三姐妹湖上蕩舟的經歷。

來自查爾斯·道奇森日記中的一頁,其中包含一段有關愛麗絲故事的起源的記述。這段記述加在了1862年7月4日的日記的另一側,這天的日記記錄了道奇森與利德爾三姐妹湖上蕩舟的經歷。
選自《愛麗絲夢遊仙境》第一章。朗讀者:大衛·霍羅威茨、喬·懷亞特及全體人員。音頻由 Naxos Audiobooks 提供。
從地下冒險到漫遊奇境
受到朋友的鼓勵,道奇森發表這份手稿,並對故事稍作改動,去掉一些為逗利德爾姐妹開心而間插暗藏的家族瑣事,並另添了兩個章節。這兩章裡有很多讀者最熟知的奇境角色——紅心皇后、柴郡貓、瘋帽子和三月兔。他還決定用過去發表文學(而非數學)作品時的筆名路易斯·卡羅來出版此作。這個著名的筆名是道奇森自己設計的:“Carroll”即「卡羅」,源自“Charles”的拉丁文拼寫“Carolus”;“Lewis”即「路易斯」,來自母親婚前姓“Lutwidge”的德文拼寫“Ludwig”。
雖然道奇森親手給《愛麗絲地下冒險》繪畫配畫,但他對自己的插畫並不滿意,於是決定請一位專業畫師重畫。他請到了當時因給《笨拙》(Punch)雜誌畫諷刺漫畫而最為出名的畫家約翰·坦尼爾(John Tenniel)爵士。坦尼爾為《愛麗絲》創作了四十二幅插畫,比道奇森自己手稿裡的還要多五張。儘管世人對道奇森和坦尼爾的合作關係(是否融洽)頗多議論,但兩人的合作還是促成了最長盛不衰的兒童經典之一。坦尼爾的插畫對此書的經典地位貢獻良多。自1907年版權到期以來,共有一百五十多位畫家在各種版本里給愛麗絲的故事配圖,可他們都沒有坦尼爾的插畫來得出名。

右:原始手稿中的愛麗絲插圖
左:坦尼爾的插圖

原始手稿中的愛麗絲插圖

摘自《幼年愛麗絲》(The Nursery Alice),包含了二十張擴版彩圖,來自坦尼爾為《愛麗絲夢遊仙境》所繪的插畫,配有路易斯·卡羅為小讀者特別改寫的文字。
路易斯·卡羅著《愛麗絲夢遊仙境》(Alice’s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1865)及續篇《愛麗絲鏡中奇遇記》(Through the Looking Glass, and What Alice Found There,1871)是維多利亞時期兒童文學的巔峰之作,出版後均立即廣為流傳、大獲成功。道奇森去世時,《愛麗絲夢遊仙境》已賣出八萬六千本,《鏡中奇遇記》賣出六萬一千本。此後,兩書不斷再版,已翻譯成七十多種語言。
《愛麗絲夢遊仙境》標誌著兒童文學真正的轉變。比起當時的其他同類作品,它更離奇有趣,說教和倫理內容也少得多。雖然道奇森時而表示懊惱,表示並不消受此書的盛行和給他帶來的知名度,但他仍親自刪改出一個頗為流行的新版本,即《幼年愛麗絲》(The Nursery Alice)。這個始於1890年的版本針對5歲以下幼兒,也體現出兒童文學市場不斷擴張的趨勢。

摘自《幼年愛麗絲》,包含了二十張擴版彩圖,來自坦尼爾為《愛麗絲夢遊仙境》所繪的插畫,配有路易斯·卡羅為小讀者特別改寫的文字。

摘自《幼年愛麗絲》,包含了二十張擴版彩圖,來自坦尼爾為《愛麗絲夢遊仙境》所繪的插畫,配有路易斯·卡羅為小讀者特別改寫的文字。

摘自《幼年愛麗絲》,包含了二十張擴版彩圖,來自坦尼爾為《愛麗絲夢遊仙境》所繪的插畫,配有路易斯·卡羅為小讀者特別改寫的文字。

摘自《幼年愛麗絲》,包含了二十張擴版彩圖,來自坦尼爾為《愛麗絲夢遊仙境》所繪的插畫,配有路易斯·卡羅為小讀者特別改寫的文字。

摘自《幼年愛麗絲》,包含了二十張擴版彩圖,來自坦尼爾為《愛麗絲夢遊仙境》所繪的插畫,配有路易斯·卡羅為小讀者特別改寫的文字。
手稿的故事
這份手稿最初由愛麗絲·利德爾保存,直到1928年,為支付丈夫去世的遺產稅,她被迫出讓手稿,在蘇富比拍賣行被美國藏家羅森巴赫博士(Dr. Rosenbach)以一萬五千英鎊的價格拍下,博士返回美國後,又把手稿賣給埃爾德里奇·約翰遜。1948年,約翰遜去世後,手稿再一次被拍賣,但這一次卻被一群富有的美國慈善家給買了下來,並將手稿贈予英國人民(及大英博物館),以感謝他們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擊退納粹黨的英勇事蹟。
卡羅的其他作品
路易斯·卡羅後來還發表其他作品,有1869年的《魔幻提燈秀和其他詩篇》(Phantasmagoria and Other Poems),1876年的《獵鯊記》(The Hunting of the Snark),以及1889年的《西爾薇與布魯諾》(Sylvie and Bruno)。卡羅這個名字,也許沾愛麗絲的光,在十九世紀六十年代得了名氣;但查爾斯·道奇森的一生,從學生時代直到去世,一直都是數學講師。1851年,他搬進牛津基督教堂學院。1855年,他成為學士研究員(要求保持獨身)並擔任數學講師,住進學院的高塔,一住就是一輩子。
在《邏輯遊戲》(The Game of Logic)中,卡羅用了一種流行的方法(所以才用筆名)來教數學。儘管名為「遊戲」,它實際上是指創造性的腦力遊戲而非競賽。這些遊戲要求遊戲玩家把棋子放到棋盤上,標出具有某種特徵(好吃、不好吃、新鮮、不新鮮)的蛋糕,以達到傳授邏輯學基礎的目的。這種邏輯陳述的空間表達,類似約翰·維恩(John Venn)在1880年發明的維恩圖。如維多利亞時期兒童文學中常見的那樣,其學習目的是嚴肅的。但說明式的文字就輕鬆多了,滿是卡羅式幽默多彩的碎碎念和不加掩飾的荒誕——例如,在介紹部份特別強調「遊戲」需要至少一名玩家。
道奇森收到的信函「多得得用獨輪車來裝」(從近30歲開始到去世,他一直記錄書信往來,總共往來信函的數量超過九萬八千封)。有很多來信談及的是宗教和政治問題,也有很多滿紙荒唐。他精於藝術照拍攝,拍過很多角色扮演式兒童照,也給友人拍過照,包括丹蒂·加布里埃爾·羅賽蒂(Dante Gabriel Rossetti)、霍爾曼·亨特(Holman Hunt)和艾爾弗雷德·丁尼生男爵。他死於肺炎,享年65歲。
相关文章


《愛麗絲夢遊仙境》中的擬人法
路易斯·卡羅的《愛麗絲夢遊仙境》中充滿著動物角色:咧嘴笑的貓、話癆的兔子、巨大的毛毛蟲等等。 馬丁·迪布瓦博士探討這部小說所使用的擬人法和荒誕的概念,發掘其背後的文學傳統以及給後世的文學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