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叟的《坎特伯里故事集》

出版日期: 1476 文学时期: 中世紀時期 类型: 中世紀時期

《坎特伯里故事集》以中世紀英語寫成,是英國文學史上最受喜愛的作品之一。故事圍繞一群朝聖者而展開。他們從倫敦一家客店出發,踏上前往坎特伯雷大教堂的漫長旅程。這部作品自首版以來一直深受人們的喜愛,故事時而妙趣橫生還有些無禮,時而頗具道德意味並且鼓勵讀者反思人生。

傑弗里·喬叟

出生: 約1343年 逝世: 1400年10月25日 职业: 詩人
了解该作家

《坎特伯里故事集》

喬叟(Chaucer)的這首長詩圍繞著包括喬叟本人在內的三十一位朝聖者的旅程而展開。他們從倫敦索思沃克區的戰袍客棧出發,踏上前往位於坎特伯雷大教堂的聖托馬斯貝克特神龕的漫長旅程。客棧老闆提議朝聖客每人講四則故事,以排遣旅途時光,講得最好的人歸來後可享用一頓免費的晚餐。

借助這樣的文學手法,喬叟描繪了一系列生動鮮活、屬於社會各個階層的人物形象,有武士和女修道士,有木匠和廚師,有嫁過五個丈夫的巴斯婦人,有淫穢的廠主——這種行當在喬叟的時代是狡猾和欺詐的代名詞。喬叟在描繪他筆下的朝聖者人物性格時,將諷刺與寫實互相融合。這些故事格調各異,既有虔誠的,也有滑稽的,並包含在博學的智慧和誠實的俗話之間迸發的幽默。總而言之,這些故事是對十四世紀晚期英格蘭風土人情入木三分的精彩刻畫。

喬叟自1387年開始創作這些故事,直到1400年與世長辭。他計劃寫百多則故事,但只完成了廿四則,其中有一些是以前為其他作品所創的。在不同抄本中,故事的編排順序先後不一,亨維特(Hengwrt)抄本的準確性最為人稱道。喬叟的手跡沒有留存至今,但十六世紀以後的抄本存數頗多,並超過八十份。由此可見,他寫的故事在中世紀英格蘭極為風靡。

選自《序言》的開頭。朗讀者:理查德·貝伯、菲力普·馬杜克、斯蒂芬·湯普金斯。音頻由 Naxos Audiobooks 提供。

Ere begynneth the tales of Canterburye
Whan that Aprill with his shoures soote
The droghte of March hath perced to the roote,
And bathed every veyne in swich licour
Of which vertu engendred is the flour,
Whan Zephirus eek with his sweete breeth
Inspired hath in every holt and heeth
The tendre croppes, and the yonge sonne
Hath in the Ram his halve cours yronne,
And smale foweles maken melodye,
That slepen al the nyght with open ye
(so priketh hem Nature in hir corages),
Thanne longen folk to goon on pilgrimages,
And palmeres for to seken straunge strondes,
To ferne halwes, kowthe in sondry londes;
And specially from every shires ende
Of Engelond to Caunterbury they wende,
The hooly blisful martir for to seke,
That hem hath holpen whan that they were seeke.

中世紀英語

《坎特伯里故事集》使用中世紀英語,而非法語、意大利語或拉丁語,這一點和它的盛行大有關係。《貝奧武夫》(Beowulf等早期盎格魯—撒克遜詩歌曾被法國文學蓋過風頭,而諾曼王朝在1066年征服並統治英格蘭是一大原因。直到喬叟的時代,宮廷還是雙語並行。

喬叟遊歷過西班牙和意大利,受當時歐洲文學和拉丁希臘古典的影響。他的初期作品都是一些法語翻譯本或深受法語文學影響的產物。後來,喬叟出吏於意大利,其作品也帶有意大利的風味。最後,他融合法語、意大利語和古典文學精髓,以兩部傑作鍛造出真正的英語文學風格:《特羅勒斯與克麗西德》(Troilus and Criseyde)和《坎特伯里故事集》。

喬叟去世後,《坎特伯里故事集》一再重版,給眾多作家和畫家帶來無數靈感,證明了喬叟筆下人物和故事經久不衰的魅力:在這六百多年來,人性的希望和恐懼,以及英式幽默幾乎始終如一。

喬叟的生平

1345年左右,喬叟於倫敦出生,家族從事葡萄酒貿易,人脈廣泛。少年時,他在某個貴族宅中客居,又加入愛德華三世的徵法軍隊,在攻打蘭斯(Rheims)時被俘,後以贖金贖回,就連國王也出了一份贖金。

1367年,喬叟入廷效力,國王之子、勢力強盛的岡特的約翰(John of Gaunt)暨蘭開斯特公爵(Duke of Lancaster)是他的護主。兩年後,公爵夫人去世,喬叟撰寫《公爵夫人之書》(Book of the Duchess)悼念,是為其首篇已知的詩作。

此後,喬叟一生的命運都被王室政治風雲給左右。岡特的約翰如日中天時,他也一同得道,年俸優厚,還有羊毛、獸皮及木材港務監督之類的優差。因外交使命,他去往法國和意大利,並深入接觸但丁(Dante)、彼特拉克(Petrarch)和薄伽丘(Boccaccio)的作品,這些作家對他以後的詩歌創作頗有啟發。

1377年,愛德華三世去世,年輕的孫子理查二世即位。岡特的約翰成了國王的叔叔,權勢更盛,對喬叟亦大有好處。 1386年,他成為肯特郡二騎士之一,達到其公職生涯的巔峰。

但是,因為岡特的約翰和格洛斯特公爵(Duke of Gloucester)、伍德斯托克的托馬斯(Thomas of Woodstock)之間的鬥爭使得喬叟的境遇急轉直下。在人生末年,面對上門的債主,等不到王室年俸的喬叟不得不求助於宮廷故交的保護。喬叟死於1400年。

 卡克斯頓的喬叟

1476年,威廉·卡克斯頓把印刷術帶到英格蘭,開創書籍製作的新時代。在首批製作當中,作為十四世紀經典作品的《坎特伯里故事》就有兩個華麗的版本:在1476年發行的初版以及在1483年使用雕版印刷技術的第二版。

威廉·卡克斯頓,大約在十五世紀二十年代生於肯特。孩提時,他給一個倫敦大商人當學徒,這是他長年商業成就的發端。在其活躍的一生中,他有一大段時間居住在佛蘭德斯的布魯日(即現今比利時的境內)。當時的布魯日是繁華似錦的貿易中心,整個歐洲乃至中東的商人都在此匯聚。作為佛蘭德斯的一大城市,布魯日由勃艮第公爵統治。 十五世紀七十年代早期,卡克斯頓也在科隆生活過一段時期,並在那裏第一次接觸新發明的書籍印刷技術。

1473年前後,可能在布魯日,第一本以英語印製書籍在卡克斯頓手中誕生。 於1475和1476年之交,他返回英格蘭,在威斯敏斯特安頓下來,並創辦英格蘭第一家出版社。他在英格蘭印製的第一本重要書籍很可能是喬叟的《坎特伯里故事集》。當時,喬叟的故事已是膾炙人口的經典,當卡克斯頓為他的英國圖書產業投入第一次大製作,這自然是精明的選擇,也暢銷可期。同時,卡克斯頓也做其他小規模的印刷生意,包括贖罪券。這樣就能保障現金流動,讓卡克斯頓能投放更大的製作。

卡克斯頓甚麼都印:神秘主義傳奇、通俗故事、詩歌、短語集、祈禱文和語法書。受益於印刷術的發明,書籍的製作越來越快捷,售價越來越低廉——但依然是奢侈品。越來越多的作家得到出版作品的機會,識字率提高,語言逐漸統一,現代英語開始成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