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恩·弗萊明的占士邦短篇小說

出版日期: 1962 文学时期: 二十世紀時期 类型: 間諜小說

占士邦,代號007,是一名風度翩翩、格調不凡的軍情六處英國特工;而他就是伊恩·弗萊明(Ian Fleming)在十二部長篇和兩部短篇集中刻畫的主角。弗萊明去世後,占士邦在其他作家的各種續集小說中繼續登場,他們包括金斯利·埃米斯(Kingsley Amis)、塞巴斯蒂安·福克斯(Sebastian Faulks)和威廉·博伊德(William Boyd)。不止於此,占士邦也成為了家喻戶曉的銀幕明星:從1962年的《鐵金剛勇破神秘島》(Dr No)開始,占士邦系列電影一直持續至今。甚至連倫敦2012年奧運會上也有占士邦的身影——他護送伊麗莎白二世女王陛下乘降落傘從天而降(至少看起來便是如此),進入奧運會場。

伊恩·佛萊明

出生: 1908年5月28日 逝世: 1964年8月12日 职业: 小說家
了解该作家

引見占士邦

占士邦,就像夏洛克·福爾摩斯和哈利·波特,是家喻戶曉的文化偶像式小說人物,簡直無須介紹。我們也許沒讀過伊恩·弗萊明的間諜小說;我們也許沒看過辛·康納利(Sean Connery)、羅渣·摩亞(Roger Moore)和丹尼爾·克雷格(Daniel Craig)主演的占士邦電影,但全世界的邦迷都知道,占士邦就是行動、異國風情、精彩刺激和冒險的代名詞。占士邦的形象是獨一無二的。我們讚歎福爾摩斯的智力,驚嘆哈利·波特魔法世界的神奇,但對於占士邦,我們只想體驗他的精彩、誘人的生活。金斯利·埃米斯在《占士邦檔案》(The James Bond Dossier)中如此解讀占士邦現象:「我們想要的,不是和占士邦共進晚餐、一起打高爾夫或說說話,而是成為占士邦 」(第三章)。

占士邦已成為一種純正英式主角的模板。他確實有些老派和古板,但無疑又充滿魅力和風度——這的確是一個相當了不起的成就,因為弗萊明起初設計的占士邦是一個沉悶角色。在一本自己的藏書裡,弗萊明無意中發覺到了他的小說主角的姓名:這是美國鳥類學家占士·邦所著的《西印度群島的鳥類》(Birds of the West Indies)。1958年4月,在接受《曼徹斯特衛報》的採訪時,弗萊明解釋道:「我想找一個聽起來最簡單、最平常、最乏味的名字,『占士邦』比‘Peregrine Carruthers’之類的名字要好得多。奇麗的故事將要在他身上和身邊上演,但他本身是中性的——一把被政府操控的無名鈍器。」

華麗與異國風情

第一部占士邦小說《皇家賭場》(Casino Royale)出版於1953年。此後,占士邦小說以差不多每年一部的速度增加。每一部都在弗萊明位於牙買加的黃金眼(Goldeneye)宅邸完成,作家在那裡逃離英國冬季的苦寒,享受加勒比海的閒適。弗萊明對異國風情的熱衷,成為占士邦系列的招牌特色。只有《鐵金剛勇破太空城》(Moonraker,1955)的背景完全設置在英國境內。在所有其他小說中,占士邦都為執行任務來到異國他鄉——如海地:《鐵金剛勇破黑魔黨》(Live and Let Die)、伊斯坦堡:《鐵金剛勇破間諜網》(From Russia with Love)、瑞士阿爾卑斯:《鐵金剛勇破雪山堡》(On Her Majesty’s Secret Service)和日本列島:《鐵金剛勇破火箭嶺》(You Only Live Twice)。這個系列剛誕生時,英國還未完全走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恐慌;倫敦還有很多轟炸所留下的創傷,牛油、糖等物品依然靠配給供應。在這種環境下,占士邦與其世界中的香車美人、醇酒佳餚和異國風景,簡直是華麗得不可形容。

自我滿足

占士邦這一個角色其實代表了其創造者的某種自我滿足。占士邦熱衷高爾夫、賭博和豪車,都反映了弗萊明自己的癖好,連喜歡炒蛋這一點也一樣。占士邦的學術背景和軍事履歷和弗萊明對的上號,故事中的很多角色源自弗萊明過往生活中的真實人物。

弗萊明早年在一間私立學校學習過一段時間,這間學校位於奧地利蒂羅爾州的小鎮基茨比厄爾。他在那裏學習法語和德語、學習滑雪和登山。有一位老師叫埃爾南·福布斯·丹尼斯(Ernan Forbes Dennis),曾為英國軍情六處工作(《鐵金剛勇破爆炸黨》(Octopussy)中的奧地利嚮導和滑雪教練漢內斯·奧伯豪澤爾(Hannes Oberhauser)以他為原型);埃爾南的妻子、小說家菲莉絲·博頓(Phyllis Bottome)鼓勵弗萊明寫作。後來,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弗萊明成為海軍情報局長約翰·戈弗雷少將(Rear Admiral John Godfrey)的助理,軍情六處主管“M”就以這位少將為原型。

《鐵金剛大戰特務飛龍》

《鐵金剛大戰特務飛龍》(The Living Daylights)是一個絕佳的範本,可以從中深入了解龐德乃至弗萊明本人。這篇故事問世於1962年2月,刊登於《星期日泰晤士報》(The Sunday Times)第一份光鮮亮麗的彩色增刊上。故事講述占士邦受命掩護一名英國特工撤離東柏林,但該特工被一名代號「扳機」(Trigger)的蘇聯狙擊手瞄上,因此,他要趕「扳機」扣下之前把狙擊手殺掉。當時弗萊明已近生命末年,病痛纏身,故事也有著不合占士邦系列基調的淒涼。早期小說的艷麗場面不見了,只剩清冷的室內場景和東西德交界處被帶刺鐵絲網一分為二的荒土。隨著故事的發展,占士邦思索他這一個職業的殘酷本質,對任務的逼迫和不得不採取的苦澀行動表現出極度的反感,這也是以前故事裡從未出現過的情形。《鐵金剛大戰特務飛龍》後來被拍成電影,由鐵摩·達頓(Timothy Dalton)主演,於1987年上映。可以說,相比辛·康納利和羅渣·摩亞,鐵摩·達頓對角色的演繹更接近小說——多一點粗獷,少一點浪漫。

大英圖書館收藏的弗萊明故事初稿從中可看出不少端倪。前幾頁為打印稿,但之後全是手寫稿。從手稿中可看出,第一,故事的標題本來是“Trigger Finger”(扣下扳機);第二,按拼寫錯誤的數量推斷,小說寫得非常快。這本身就很有揭示性。創作占士邦系列時,弗萊明都保持著一樣的習慣:所有長篇和短篇的初稿都寫得很匆忙,使他的書有如「奔流」,讀者被文字的激情和節奏裹挾,身不由己地順流直下。到較後來的階段,弗萊明才會修訂、重寫和潤色,以保持他標誌性的「弗萊明奔流」式特色。

英雄和惡棍

那麼,占士邦究竟是小說中走出的老派浪漫主義英雄,還是倒退到英帝國時代的腐朽墮落的象徵?答案顯而易見,兩者都是。

占士邦玩弄著我們的想像。他活在善與惡的鬥爭當中,而這兩者卻總是界線分明。我們也許不認同他的手段,但他總是站在好人的一邊。占士邦世界中的一切都是非黑即白,不容被任何灰色打破,顯然也不容現實的入侵。占士邦的時空裡絕無乏味的繁瑣——沒有要走訪的親戚,沒有要接送的孩子,沒有要付的賬單。他的對手——用機械爪子代替雙手的諾博士,攜有染有毒性繡花針的羅莎·克里布——總是形貌古怪又猙獰,相比現實,幻想漫畫是遠遠更適合他們的歸宿。占士邦小說的世界,與冷戰最高峰時流行的約翰·勒卡雷(John le Carré)、萊恩·戴頓(Len Deighton)等作家筆下凶險寫實的間諜小說不可同日而語。但這正是其魅力的根源所在。占士邦不真實,他是瀟灑無敵的動作英雄,不管那有多短暫卻總能讓我們逃離現實。概言之,占士邦為我們提供了無限想像的空間。

撰稿人:格雷格·巴茲韋爾(Greg Buzwell)

文章翻譯:黃毅翔

繁體中文校對:譚瑞雯

文章內容可通過「共享創意」版權許可(Creative Commons License)傳播使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