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倫勳爵的《愛情與黃金》

出版日期: 1812-1813 文学时期: 浪漫主義時期 类型: 浪漫主義詩歌

拜倫勳爵所作的這首詩《愛情與黃金》(‘Love and Gold’),約創作於1812至1813年間,這是一部充滿了掩飾和矛盾的作品:明明是首情詩,卻被裝扮成一首羞答答的拒絕談論愛情的詩。這首詩使人產生了一種揣測, 原因是沒人能「準確地」辨別出詩到底是寫給誰的。在創作這首詩的時候,拜倫二十四五歲,已經有了濫交和張揚的名聲,因此這首詩所涉及到的候選情人不只一位。

拜倫勳爵

出生: 1788年1月22日 逝世: 1824年4月19日 职业: 詩人
了解该作家

《愛情與黃金》講了什麼?

我不可能對著你談論愛情,
雖然你這樣年輕瀟灑美麗!
但是有一個魔咒你沒看清,
它會讓一個真愛灰心喪氣。

而魔咒卻請來了每個青年,
想讓你歎息,或者像在歎息;
強迫假意穿上真情的衣衫。
而真情卻反而像一場夢囈。

這幾行詩,是《愛情與黃金》(‘Love and Gold’)一詩的開頭幾段。詩的結構是「四行詩」(即每闋四行),共分九闋;以「四對輕重音節」為節奏,以隔行押韻為韻律(即甲乙甲乙行押韻)。此詩可能作於1813年夏,主題是表現求婚過程中的潛在危險。詩中的「道白者」警告說,富有的女子可能會招來欺詐且諂諛的求婚者,他們的動機僅僅是為了金錢(例如,第五阕第二十行提到了古希臘財神普魯圖司)。這樣的女子應該對此提高警惕——連對「詩人自己」也應如此:「別允許愛情進入你的胸膛,/ 懷疑他人的愛,/也別相信我。」(第三阕,第十一、十二行)。這位坦率而表面上充滿了關心的道白者問道,當一個男人尊崇一位淑女,在她的「神壇」(第六阕,第廿二行)前膜拜她的時候,這位淑女如何才能辨別出「真愛」(第一阕,第四行)。此處,拜倫用了一個令人渾身發涼的比喻:他把淑女比喻成被牽上祭壇的受難犧牲品(第八阕,第三十一至三十二行)。

每天有誘惑者的華麗衣衫,
想誘你去那張沒有愛的床:
我看見你朝著祭壇的腳前,
作盛裝的犧牲品被人牽往。

別了,愛人!我絕不能洩露,
我那些可能有的隱私密情;
雖然你有男人追求的全部,
但是我不敢談論愛情對您。

拜倫勳爵其人

歷史學家、政治家湯馬斯·巴賓頓·麥考萊(Thomas Babington Macaulay)評論拜倫說:「他徹頭徹尾地人如其詩……」 [1] 當然,詩人自身進退維谷的處境,在他許多作品裏都曾表達過、精研過;至今,讀者和學者們仍然試圖從他的詩歌中解讀其人。

喬治·戈登是第六代拜倫勳爵(George Gordon,6th Lord Byron,1788-1842)。1812年,他的《哈羅德公子遊記》(Childe Harold’s Pilgrimage)第一、第二闋出版後,他可真是一夜成名。他成了一個活生生的傳奇,一個驚世駭俗的人物。他的詩,表現出他激蕩的情感,矛盾的、時陰時陽的性慾,和對充份體驗生活的渴望。

拜倫時而調侃諷刺,時而同情敏感。他本身的矛盾,反映出了浪漫主義自身存在的一個具有根本性的衝突:既認識到了人類的潛能是無限的,也認識到了人類的存在暫時的;所以,對人類理想可能無法實現,有著切膚的感知。《哈羅德公子遊記》,描述了一位理想破滅的青年的遊歷,開創了一條典型文學人物的先河:即那憂鬱的、黑暗的、沉思的、叛逆型的「拜倫式的主人公」,而這樣的主人公,似乎代表了拜倫那一代人。

初戀之火

拜倫的信件、札記和早期的詩歌,為我們提供了他童年和少年時代的、行為傾向的精彩片段。七歲時,他就對一位遠房表姐瑪麗·妲芙(Mary Duff)十分傾心:「愛情的第一把火,燃燒在大多數人之前。」1800年,他的另一位表姐瑪格麗特·帕克(Margaret Parker)贏得了他的溫情,愛情的靈感促使他「首次沖入了詩叢」。她死於1802年,為此拜倫寫了《少女之死》(‘On the Death of a Young Lady’)來紀念她。拜倫又對他的另一位表姐瑪麗·查沃斯(Mary Chaworth)神魂顛倒;她為 《安妮絲黎的山丘》(‘Hills of Annesley’,1805), 《那個告別》(‘The Adieu’,1807), 《為一位淑女離別英格蘭而作數闋》(‘Stanzas to a Lady on Leaving England’,1809)和 《那場夢》(‘The Dream’,1816)提供了素材。拜倫說:「她是我用我全部稚嫩幻想的巔峰之筆,所能描繪出來的美;我用盡了我所有的關於女性完美的、天仙般的、本性的寓言,加上我的想像力創造出了她——我之所以說「創造出了」,是因為我發現,她跟別的女性一樣,絕對不是甚麼天使。」[2]

拜倫年輕時也被男孩子所吸引。1801到1805年間,拜倫在哈羅公學(Harrow)讀書的時候,曾經跟同學有過「一連串的浪漫友情」。拜倫的傳記作家菲歐娜·麥卡錫(Fiona McCarthy)描寫了「他對他雙重天性的、初臨的、逐漸明晰的感知」,和「對同性戀的、交織的好奇心和厭惡感」。[3] 在劍橋大學(Cambridge,1805-1807),拜倫愛上了一個唱詩班裏,名叫約翰·艾多斯頓(John Edleston)的男孩。男孩在1811年早夭後,拜倫寫了組詩《特爾扎》(‘Thyrza’),用充滿柔情的詩歌來哀悼他。
有段跟朱莉亞·李科夫特(Julia Leacroft)的感情聯繫,幾乎使拜倫跟她的兄弟發生了決鬥。有人認為,朱莉亞所帶來的靈感,產生了詩歌《獻給麗絲比婭》(‘To Lesbia’)。1807年,拜倫告訴他的朋友愛德華·郎(Edward Long), 他被指控引誘了「至少十四位黃花閨女,(包括我母親身邊的婢女們)此外還有各色各樣的女舍監和寡婦。」時至1809年,拜倫至少成了兩個孩子的父親:一個孩子的母親是個倫敦的妓女;另一個是女僕。

瘋狂的、紈絝的、危險的知己

拜倫的文學創作才華,讓他的女性崇拜者癡迷;她們把最喜愛的篇章摘錄到她們的日常札記裏。隨著歲月的流逝,拜倫的聲名跟許多女子配上了對,其中包括1812年跟古怪的卡羅琳·蘭姆夫人(Lady Caroline Lamb)——她曾著名地宣稱,拜倫是個「瘋狂的、紈絝的、危險的知己」!她的名句「汝非假,但汝無忠」,寫於1813年他們之間韻事的尾聲;那時,拜倫已經開始跟別人風流上了。

 

跟拜倫有過浪漫纏綿的人數目眾多,所以難怪人們常常無法確定他作品中所寫的主人公真實姓名是甚麼。《愛情與黃金》可能是寫給安娜貝拉· 米爾班克的(Annabella Milbanke),拜倫跟她於1815年結了婚。在《愛情與黃金》的第五闋第十十七、十八行,拜倫描述了「在所有往來穿梭的人群裏,/有你的嬌笑或者陣陣感歎」。接著,在1813年11月10日——拜倫那時正在向安娜貝拉求婚 ——他給她寫道:「順便說一下,咱們見面時你不會害怕吧?你不會想,我會在你已經有的一千零一個偽君子上再加一個吧?」

他們之間的感情生活是場災難。有各種謠傳說,拜倫跟他的同父異母姐姐奧古絲塔(Augusta)有亂倫關係;謠傳說他有婚內暴力。於是安娜貝拉獲得了分居權。面對現在敵視他的公眾輿論的辱罵,拜倫寫下了《獻給奧古絲塔》(‘To Augusta’):「當周圍的一切都變得陰沉黑暗……您就是那顆孤高的星 / 升了起來最後才落下。」因拜倫縱情淫欲的名聲,及久被債務和醜聞所纏繞,他於1816年離棄了英國,一去不復返。1817年1月,他的女兒愛麗古拉(Allegra)出生了,母親是克萊爾·克萊蒙特(Claire Claremont), 瑪麗·雪萊(Mary Shelley)的「繼姐姐」(瑪麗繼母的女兒)。

馬丁·蓋瑞特(Martin Garrett)說,安娜貝拉(Annabella)可能是這首詩的受獻者,但同時又提出,艾德萊德·福布斯女勳爵(Lady Adelaide Forbes,1789-1858)和瑪格麗特 ·茉瑟 ·埃爾芬斯通(Margaret Mercer Elphinstone,1788-1867)也是兩名可能的候選人。[4] 艾德萊德女勳爵(Lady Adelaide)是第六代古拉納德公爵的女兒(the 6th Earl of Granard)。菲歐娜·麥卡錫(Fiona MacCarthy)聲稱,她跟拜倫時常在倫敦的聚會上見面,但是「關係沒有發展到超越人們日常間的日常生活中的調情」;通常是一邊吃著清淡的晚餐,一邊熱烈地以社交方式討論著白羹湯和笛鴴蛋的益處」。[5] 拜倫學家彼得·柯克倫(Peter Cochran)傾向於詩的受獻者為茉瑟·埃爾芬斯通(Mercer Elphinstone),她當時是位追求者眾多的女財產繼承人,並以「公子哥的斷腸人」而聞名,「因為她是他們可能抱到的最大的金娃娃,但是他們卻無法得手」。柯克倫接著說,她似乎曾經喜歡過拜倫,但是又跟他保持著一個安全的距離。他指出,詩的第五阕第廿行提到了財神普魯圖司,這表明詩的主人公非常富有。

此類的推測的確讓人深思;這也說明了,為甚麼拜倫的作品,能夠持續不斷地抓住讀者的心,並引人入勝地對其進行解剖分析。

《愛情與黃金》全詩如下

我不可能對著你談論愛情,
雖然你這樣年輕瀟灑美麗!
但是有一個魔咒你沒看清,
它會讓一個真愛灰心喪氣。

而魔咒卻請來了每個青年,
想讓你歎息,或者像在歎息;
強迫假意穿上真情的衣衫。
而真情卻反而像一場夢囈。

如果防人之心能佔有一方,
在女人心中,那智慧的場所:
別允許愛情進入你的胸膛,
懷疑他人的愛,也別相信我。

可能是假意,也可能是真情,
但真真假假你卻不能辨析;
從眾人那裏你已受夠了驚,
驚嚇也來自長勝的魔咒裏。

在所有往來穿梭的人群裏,
有你的嬌笑或者陣陣感歎,
告訴我你跟誰綁在了一起,
用愛或財神那更重的鎖鏈。

有些人靠天生,有些憑本領,
召喚他們去膜拜你的神壇;
但你該得到個更好的心靈,
好過他們或我能獻你面前。

為了你,為了這樣的你,請看,
命運真的被畫成了個——盲人!
是誰主宰了你被買賣售販,
這已證明你善良得太過份。

每天有誘惑者的華麗衣衫,
想誘你去那張沒有愛的床:
我看見你朝著祭壇的腳前,
作盛裝的犧牲品被人牽往。

別了,愛人!我絕不能洩露,
我那些可能有的隱私密情;
雖然你有男人追求的全部,
但是我不敢談論愛情對您。

撰稿人:史蒂芬妮·佛沃德(Stephanie Forward)

文章翻譯:蔡春

文章內容可通過「共享创意」版權許可(Creative Commons License)傳播使用

木心的講述:大英圖書館珍寶展

木心美術館 | 2017/10/15 - 2018/01/14

「木心的講述:大英圖書館珍寶展」將於10月15日至2018年1月14日於木心美術館舉行。該展覽旨在紀念中國詩人、文學家和藝術家木心先生以及他對英國文學的深厚熱愛。

了解更多 查看全部展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