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圖書館攜同奧斯卡·王爾德數字化手稿參加香港國際文學節,舉辦王爾德主題講座,並在文學節期間分別於香港中央圖書館和香港大學舉行一系列相關活動。

奧斯卡·王爾德的《不可兒戲》
出版日期: 1895 文学时期: 維多利亞時期 类型: 鬧劇
在奧斯卡·王爾德(Oscar Wilde)這位愛爾蘭劇作家的嘴裏,《不可兒戲》(The Importance of Being Earnest)是「蝴蝶寫給蝴蝶」的劇本。這則故事講述求愛、訂婚和假面——青年傑克和亞吉能·孟克列夫追求兩位年輕女性,可她們都一心要嫁給某個名為「任真」(Ernest)的男子。故事以時髦的倫敦社交圈為舞台,充滿機趣和雕鑿,有著精心打磨的外表形式。這部首演於1895年情人節的戲劇,是王爾德最後的一部劇本。
一部給正經人看的無聊喜劇
1894年8至9月,王爾德同妻子康斯坦絲(Constance Wilde)和兒子西里爾(Cyril)、維維安(Vyvyan)一起,在英格蘭西薩塞克斯郡的海邊小鎮沃辛(Worthing)度假。在那裡,他寫出《不可兒戲》這部經典傑作的大半部份。其副標題是〈給正經人看的無聊喜劇〉(A Trivial Comedy for Serious People);在寫給友人羅伯特·羅斯(Robert Ross)的書簡中,王爾德解釋此劇哲學:「對待一切瑣碎小事,我們應當十分認真,對待一切人生大事,我們應當發自內心、有理有據地不屑一顧」。
此劇本身是對十九世紀晚期倫敦舞台主流的維多利亞通俗劇的顛覆,是一部傑出的風尚喜劇和別出心裁的鬧劇。其熱度如此持久、魅力如此不竭,自然離不開王爾德的諷刺天賦,但同樣也源自該劇對倫理道德的剖析——真誠是真誠本身的報酬,這就是劇中剖析的維多利亞時代道德觀。婚姻、家世、責任、欺騙、愛情和金錢是此劇的主題。
王爾德的創作風格源自一種已有的傳統:讓劇中人物交換身份,彼此相映成趣。故事圍繞傑克和亞吉能的兩條愛情線展開,他們一個看似正經,另一個則是花花公子,並分別追求關多琳和西西麗。傑克捏造出「弟弟」任真這一浪子形象,在倫敦以他的名義過著兩面人的生活。以這樣的創作,王爾德諷刺並揭穿了維多利亞時代社會的虛偽和矯飾。

奧斯卡·王爾德劇本手稿,即後來的《不可兒戲》;草稿大多以墨水鋼筆寫成,也有很多插入段出自鉛筆和打字機。

奧斯卡·王爾德劇本手稿,即後來的《不可兒戲》;草稿大多以墨水鋼筆寫成,也有很多插入段出自鉛筆和打字機。

奧斯卡·王爾德劇本手稿,即後來的《不可兒戲》;草稿大多以墨水鋼筆寫成,也有很多插入段出自鉛筆和打字機。

奧斯卡·王爾德劇本手稿,即後來的《不可兒戲》;草稿大多以墨水鋼筆寫成,也有很多插入段出自鉛筆和打字機。

奧斯卡·王爾德劇本手稿,即後來的《不可兒戲》;草稿大多以墨水鋼筆寫成,也有很多插入段出自鉛筆和打字機。

奧斯卡·王爾德劇本手稿,即後來的《不可兒戲》;草稿大多以墨水鋼筆寫成,也有很多插入段出自鉛筆和打字機。
雙面人
小說《道林·格雷的畫像》(The Picture of Dorian Gray,1890)出版後,王爾德依然與情人艾爾弗雷德·道格拉斯爵士(Lord Alfred Douglas)往來。道格拉斯年輕漂亮,行事大膽無羈,令王爾德愛得不可自拔。兩人相識後,王爾德一直過著雙面人的生活:既以《溫夫人的扇子》(Lady Windermere’s Fan,1892)和《理想丈夫》(An Ideal Husband,1895)這兩部轟動一時的喜劇名利雙收,也私底下造訪男妓。他在寫給道格拉斯的自辯式長信《深淵書簡》(De Profundis)中回憶,「刺激有一半來自危險」 。
動身前往沃辛之前,王爾德致函道格拉斯,稱倫敦已讓人無法忍受:他的錢花光了,道格拉斯的父親昆斯伯里侯爵對他們的關係大為光火,「鬧得雞飛狗跳」 。
蘭馨女士
1894年10月25日前後,王爾德寫信給演員兼劇場經理喬治·亞歷山大(George Alexander,1858-1918),託辭他得了「某種瘧疾般的熱病」,但已痊癒,並送上一部共分四幕、「頗為荒唐滑稽的喜劇」的初稿:
封面題名《蘭馨女士》,但實名《不可兒戲》。讀完此劇,你就明白劇名的雙關之意了。
亞歷山大後來看懂,劇情與圍繞「任真」(Ernest)這個劇中人物所發生的誤會有關。早在同年的8月13日,王爾德似乎就意識到自己寫出了一部傑作,他在那天寫信給道格拉斯,「我的戲實在非常有趣,我相當樂在其中」。
然而那時候王爾德煩惱不少;如為他立傳記的理查德·埃爾曼(Richard Ellmann)所言,「王爾德的字裡行間滿是不屑一顧,你看不出他內心的煎熬,這份自持可謂奇蹟」。
第一幕的第二場節選,由約翰·吉爾古德、伊迪絲·埃文斯等人飾演。音頻由Naxos Audiobooks提供。

上演和評價
《不可兒戲》首次登台亮相,是在倫敦「聖詹姆斯劇院,1895年2月14日」。此劇的荒誕情節圍繞社會婚姻習俗展開,定在情人節真是選對了日子。這是在倫敦上演的第二部王爾德社會風俗喜劇:同年的1月3日,《理想丈夫》在乾草劇院(Haymarket Theatre)上演。

奧斯卡·王爾德《不可兒戲》首演於1895年,這是某場演出的一組小照片。第3頁有手寫註釋「喬治·亞歷山大」,表明這些照片拍攝的可能是演出的原班人馬。

奧斯卡·王爾德《不可兒戲》首演於1895年,這是某場演出的一組小照片。第3頁有手寫註釋「喬治·亞歷山大」,表明這些照片拍攝的可能是演出的原班人馬。

奧斯卡·王爾德《不可兒戲》首演於1895年,這是某場演出的一組小照片。第3頁有手寫註釋「喬治·亞歷山大」,表明這些照片拍攝的可能是演出的原班人馬。

奧斯卡·王爾德《不可兒戲》首演於1895年,這是某場演出的一組小照片。第3頁有手寫註釋「喬治·亞歷山大」,表明這些照片拍攝的可能是演出的原班人馬。

奧斯卡·王爾德《不可兒戲》首演於1895年,這是某場演出的一組小照片。第3頁有手寫註釋「喬治·亞歷山大」,表明這些照片拍攝的可能是演出的原班人馬。

奧斯卡·王爾德《不可兒戲》首演於1895年,這是某場演出的一組小照片。第3頁有手寫註釋「喬治·亞歷山大」,表明這些照片拍攝的可能是演出的原班人馬。

奧斯卡·王爾德《不可兒戲》首演於1895年,這是某場演出的一組小照片。第3頁有手寫註釋「喬治·亞歷山大」,表明這些照片拍攝的可能是演出的原班人馬。












除了作家蕭伯納(George Bernard Shaw,1856-1950),評論界對此劇一致好評。蕭伯納的意見是該劇「缺乏真實性」,而這正是王爾德想要的效果。但是,此劇的演出很快被中斷。
1895年2月,道格拉斯的父親昆斯伯里侯爵指控王爾德為同性戀。王爾德反訴他誹謗,並敗訴,後被定罪為嚴重猥褻。他入獄兩年,大多時光在雷丁監獄度過。王爾德的審判和同性戀罪名的敲定使演出難以為繼。起初,亞歷山大還想通過迴避王爾德名號的方式挽救劇組,但隨著醜聞的升級,最終不得不完全放棄。兩人此後分道揚鑣。出獄後,王爾德曾在某個法國海濱度假區偶遇亞歷山大騎自行車從旁經過,但沒有停住跟他寒暄一番,反而對他「陰森扭曲地一笑」。不過,亞歷山大後來每月支付王爾德一小筆錢,並把王爾德劇本的版權贈予王爾德之子維維安·霍蘭(Vyvyan Holland,1886-1967)。
王爾德在獄中寫下的《深淵書簡》與在出獄的那個月發表《雷丁監獄之歌》(The Ballad of Reading Gaol),兩作均於死後出版。經濟破產、被社會拋棄、身體在獄中搞垮的王爾德,在歐洲度過人生的末期,直到1900年11月30日在巴黎去世,享年46歲。
1909年,當一切塵埃落定,亞歷山大讓《不可兒戲》重獲新生,並出演傑克316場。通過此後無數次舞台的演繹,《不可兒戲》已成為英國最偉大的舞台喜劇之一。

這組充滿魅力卻又令人傷感的圖片記錄了奧斯卡·王爾德從大學時的年輕歲月,到其結束在英國的牢獄生活、流放至法國的時光。

這組充滿魅力卻又令人傷感的圖片記錄了奧斯卡·王爾德從大學時的年輕歲月,到其結束在英國的牢獄生活、流放至法國的時光。

這組充滿魅力卻又令人傷感的圖片記錄了奧斯卡·王爾德從大學時的年輕歲月,到其結束在英國的牢獄生活、流放至法國的時光。

這組充滿魅力卻又令人傷感的圖片記錄了奧斯卡·王爾德從大學時的年輕歲月,到其結束在英國的牢獄生活、流放至法國的時光。

這組充滿魅力卻又令人傷感的圖片記錄了奧斯卡·王爾德從大學時的年輕歲月,到其結束在英國的牢獄生活、流放至法國的時光。

這組充滿魅力卻又令人傷感的圖片記錄了奧斯卡·王爾德從大學時的年輕歲月,到其結束在英國的牢獄生活、流放至法國的時光。

這組充滿魅力卻又令人傷感的圖片記錄了奧斯卡·王爾德從大學時的年輕歲月,到其結束在英國的牢獄生活、流放至法國的時光。

這組充滿魅力卻又令人傷感的圖片記錄了奧斯卡·王爾德從大學時的年輕歲月,到其結束在英國的牢獄生活、流放至法國的時光。


這組充滿魅力卻又令人傷感的圖片記錄了奧斯卡·王爾德從大學時的年輕歲月,到其結束在英國的牢獄生活、流放至法國的時光。
相关文章

奧斯卡·王爾德《溫夫人的扇子》
奧斯卡·王爾德的第一部大熱劇作,即是1892年上演的《溫夫人的扇子》,這部喧鬧的喜劇刻畫上流社會的生活,劇情錯綜複雜,只有王爾德的連珠妙語才足以駕馭。《溫夫人的扇子》雖有妙語雋言,卻不單是為了娛樂大眾,本質上這仍是一部諷刺社會的精妙作品,針對的正是維多利亞時代對婦女和性所抱有的偽善態度。其謀篇佈局之精細,喜劇正劇間平衡拿捏之巧妙,也為王爾德後來的《理想丈夫》和《不可兒戲》這兩部傳世之作開山辟路。

奧斯卡·王爾德的《道連·格雷的畫像》
奧斯卡·王爾德的哥特小說《道連·格雷的畫像》,初登於1890年的《利平科特月刊》,後擴訂為小說,被英國書商W·H·史密斯以小說「污穢」為由拒絕出版。此書探究了唯美主義的原旨:沉醉享樂、為美而美、為藝術而藝術。道連投身墮落之道和感官享受;他本人青春永駐,其畫像卻代為受過,漸因他的所作所為老朽腐壞。



與王爾德拔河記──《不可兒戲》譯後
余光中教授在本文與讀者分享了其在翻譯奧斯卡·王爾德的作品《不可兒戲》中的所想所感,通過從原文及譯文中多處取例分析,生動有趣地詮釋了他是如何將王爾德作品中那字裏行間的「毒舌」與「嘲諷」滲透到中文譯本裏。

百年沈浮:王爾德在中國的文學命運
本文講述奧斯卡·王爾德在中國的故事,從五四運動時期王爾德首度被譯介到中國,到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廣受歡迎的王爾德改編劇,再到2015年《不可兒戲》在北京上演,一同回顧這位偉大作家及其作品的百年沈浮史。


王爾德與維多利亞時代的風尚
愛爾蘭詩人、小說家奧斯卡·王爾德曾是十九世紀九十年代初倫敦戲劇界最受歡迎的劇作家之一。他的連珠妙語常讓上流社會忍俊不禁、捧腹不已。在本篇文章中,時尚歷史學家安伯·布查特深入探討王爾德與流行風尚之間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