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尼斯·格雷厄姆的《柳林風聲》
出版日期: 1908 类型: 兒童文學
在英國的童書中,肯尼斯·格雷厄姆(Kenneth Grahame)的《柳林風聲》(The Wind in the Willows)受喜愛的程度是數一數二的。自問世以來,鼴鼠、河鼠、蟾蜍和獾在英國鄉下的歷險故事一直如常青樹般深受各年齡讀者的喜愛,從中誕生無數電影、電視和動畫。然而,儘管這部作品讓讀者聯想起一個無關時代的世界,其內涵卻比常見的解讀要複雜且成人化得多,堪稱尖銳的社會諷刺小說,也能讓大人獲益匪淺。
《柳林風聲》
《柳林風聲》大概是從格雷厄姆為幼子阿拉斯泰爾講的睡前故事開始的。他以鼴鼠、河鼠、蟾蜍和獾為主角,講述他們的河畔歷險記,這個概念可能在1904年前後就有了。到了1907年,在暑假的時候,格雷厄姆寫給阿拉斯泰爾的信裡,這些角色(還有很多關於蟾蜍的素材)已具雛形。
1908年《柳林風聲》出版後,儘管評論界對此反應冷淡,但卻立即大賣。直至今日,此書已賣出千百萬本。儘管初版並無插圖,但在1930年,畫家謝潑德(E.H. Shepard)被委任為此書配畫,他筆下的形象鮮活機趣,贏得了與故事本身不遑多讓的美譽。
故事概要
故事的主線很簡單——神經緊張、足不出戶的鼴鼠渴望自由的空氣,便決定出去走走、遊歷一番。在河邊,他和一隻河鼠(學名水䶄)結為朋友,河鼠邀請鼴鼠坐上他的木船,在河上暢遊一番,還說了那句聞名的請辭:「世界上再也沒有——絕對沒有——比乘船遊逛更有意思的事啦」。[1] 鼴鼠和河鼠又去蟾宮拜訪傲慢又亂來的蟾蜍,去野林尋訪很有智慧、很少露面的獾。蟾蜍的歷險特別精彩:他是汽車發燒友,可是車技很差勁(還自豪地作證撞毀的車不下七輛),鼴鼠和河鼠出於好意,把他軟禁在家,可是他假裝病得奄奄一息,騙走河鼠藉機逃脫。隨後,他偷走一輛汽車,被警察逮捕,判罰入獄二十年。但他偽裝成洗衣婦,又一次溜之大吉。他返回迢迢大路,經歷種種冒險——大呼「到處旅行,變換環境,到處有樂趣,刺激!」——最後和朋友們歡喜重逢。[2]
魅力不衰
《柳林風聲》魅力不衰的秘密,不僅在於對經典敘事手法的巧妙發揮——如鼴鼠的歷險、蟾蜍的報應——還在於對大量深層次主題的探究。以他熟悉的泰晤士河兩谷風光為原型,格雷厄姆用溫情的筆墨興發,刻畫英國鄉村生活,滿懷念舊感傷,幾近宗教氣息,令不少評論家大為震撼。還有評論指出,文中描寫的這片風光確實岌岌可危,橫遭蟾蜍那花俏的新汽車粗暴破壞,也受社會上各種險惡勢力的威脅。書中最驚心動魄的場景之一,是一群邪惡的黃鼠狼、白鼬和雪貂霸佔蟾宮,活生生上演一場無政府主義的革命。
還有讀者會發現,尖銳的社會諷刺貫穿全書的故事脈絡——蟾蜍代表揮霍無度的地主,錢財和癖好多於理智,鼴鼠則是沉靜的英國中產階級形象。如評論家彼得·亨特(Peter Hunt)所言,《柳林風聲》的行文時刻惦記著孩子,但格雷厄姆認為此書也屬於「仍葆童心的人」。後來他還補充,雖然很多讀者喜愛這本書,但「他們不懂創作背後的痛苦和愉悅」。
肯尼斯·格雷厄姆:銀行家、作家和夢想家
格雷厄姆的童年遠遠不算快樂。他5歲時母親去世,父親因此沉迷酒精,家事主要靠叔叔和祖母操持。小肯尼斯體弱多病,但在牛津的學校裡表現很好,大有希望進入大學深造。可是叔叔不願承擔學費,令他抱憾終生。他只好去工作,1879年進入倫敦的英格蘭銀行,一直做到1908年才退休。
這三十年間,他過著不折不扣的雙重生活:工作時間是盡職的銀行員工,夜裏和週末是作家和夢想家。他投身文學,在倫敦期刊雜誌上發表短篇。
在早期作品中,格拉厄姆已展現出對兒童主題的關切,寫了一系列緬懷過去的故事,以一群帶著他童年影子的孤兒為主角。《黄金時代》(The Golden Age,1895)和《夢幻的日子》(Dream Days,1898)收錄了更多的故事,也奠定格雷厄姆的文學聲望。1897年,他與伊麗莎白·湯姆森(Elspeth Thomson)相識,這位女士和畫家約翰·坦尼爾(John Tenniel)關係密切,還是詩人丁尼生(Alfred Tennyson)之友。兩年後,二人結婚;1900年,他們的獨子阿拉斯泰爾誕生,小名為「耗子」,一目失明,另一目嚴重斜視,還有學習障礙。儘管如此,父母視他為掌上明珠,依然相信他蘊藏著非凡的才能。
1906年,格雷厄姆被捲入一場銀行糾紛,被一名精神失常的男子開槍射擊;雖然身體無礙,格雷厄姆還是在1907年6月辭職,隨後一心投入創作,打磨以前的筆記,從而誕生了這本原名《蘆葦風》(The Wind in the Reeds)的名作。
悲傷的結局
《柳林風聲》雖大獲成功,終章卻是悲調。格拉厄姆從未承認自己是個「職業作家」,也幾乎沒有完成任何其他文學作品。他與妻子伊麗莎白為兒子阿拉斯泰爾投入大量精力,這個孩子隨著年歲的增長,與現實世界越來越脫節,眼看無法承載父母過高的期望。從拉格比和伊頓公學相繼退學後,他最後被送進牛津大學基督堂學院,學習得極其艱難,過活得極其苦悶。
1920年5月,在入學的次年,差幾天將滿20歲的阿拉斯泰爾在鐵軌上身亡;雖然驗屍報告記作意外死亡,但以實際情況推斷可得出自殺的結論。他葬在牛津霍利維爾墓地。1932年,已變賣家宅、和伊麗莎白暢遊歐洲數年的格雷厄姆辭世,葬在愛子的墓旁。期間這十二年裏,他幾乎未寫下任何值得關注的作品。